【摘要】解决城市人口压力最重要的是“疏”,采用开放式管理,一方面降低户籍所附载的社会福利价值,另一方面做到有进有出,改变人口“单向流动”现状。
随着毕业时间临近,一些非京籍大学生又开始为落户北京而忙碌。有媒体曝出,“留京指标”在隐秘交易市场中已飙升到16万元人民币一个。而对于这样高价的指标,竟有90%的高校毕业生表示愿意购买。
这则令人唏嘘的消息有这样一个背景——鉴于人口压力,今年北京市将严格控制外地高校毕业生进京和本地高校毕业生的留京名额。谁知这一措施竟成了非法户籍交易者的利好,“黑市”价格迅速蹿升。
长期以来,通过落户指标控制城市人口的规模,减轻城市食品等各种物资供应压力,是计划经济时代大陆城市采用的主要方法。但随着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速度加快,这一做法不仅早已失灵,而且滋生出诸多问题。比如,人户分离给管理带来难题和制造不公平问题,为公权力寻租提供机会,为黑市交易提供市场等。
目前除了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外,大陆其它城市的户籍管理已经松绑。而京沪两市户籍成“最后堡垒”虽各有原因,但笔者以为,决不能以此为借口而阻滞户籍改革。
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北京的外来常住人口分别超过900万和700万,各占两市总人口的39%和36%,这也就是说,在北京和上海,没有户籍者已不是个小数目。同时也表明,因为有发展机会和就业岗位,即使没有户籍,年轻人也愿意留在京沪这两座城市打拼。
这正如美国无法挡住世界各国人口移民来美一样,北京、上海企图靠简单的户籍指标挡住外来人口,显然不合时宜,问题只能越积越多。
解决城市人口压力最重要的不是“堵”而是“疏”。以北京为例,因为在民众心目中北京不易落户,这无形之中抬高了北京户籍的价值,使得很多人即便是离开了北京,也舍不得把户口迁走。如此便形成了目前北京户籍的“单向流动”现状:除了自然消亡以外,就变成了只进不出。这样的单向流动,放在世界上哪一个城市也受不了。
北京必须转变老套的管理思维,采用开放式管理,一方面降低户籍所附载的社会福利价值;另一方面鼓励人口外迁。首钢迁走了,为什么职工的户籍不迁走呢?官员调离京城了,户籍就应带头迁走,而不是留下来。只有易出易进,“留京指标”就不会成为不法之徒牟利敛财的工具。
作者: 钟海之
“开放”是杜绝北京户籍寻租的唯一出路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