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蓝皮书:陕西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近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1年陕西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2011年陕西蓝皮书》预计,2011年全省GDP增速将达到15%左右,文化产业将成为陕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要以“富民”思想推动“西部强省”建设。另外,房价过高则成为老百姓心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悉,《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系列年度出版物,也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历时14年精心打造的咨政优势品牌,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每一年度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在推动陕西科学发展中发挥着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数据资料库等五大作用。

  本次发布的《2011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1)》、《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1)》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1)》三本。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表示,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十年,充分利用政策机遇,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加快西北地区发展,必须不断强化省际交流合作。西北五省(区)资源丰富,地缘相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陕西省社科院院长杨尚勤透露,围绕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开发进程和民生工程等重大议题,由西北五省(区)社科院合作编撰的年度出版物《西北蓝皮书(西北经济社会发展报告)》相关工作已同步启动。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1)》包括三部分内容,主要围绕影响陕西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综合篇,主要对2010年陕西宏观经济形势,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2011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陕西发展方式转变及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进行分析与展望,并就陕西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二部分区域篇,主要围绕陕西发展方式转变、城乡统筹、陕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陕南突破发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宝鸡副中心城市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产业篇,主要围绕陕西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培育、八大支柱产业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现代农业及西安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1)》认为: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中国经济保持比较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陕西经济将会延续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态势,呈稳定上升发展格局,各项经济指标将全面超过2010年。预计全省GDP增速将达到1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30%,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将会延续2010年逐渐回落的趋势,全年增速在25%-30%左右。

  陕西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1)》指出,2011年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把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建设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关中能源接续区和陕南水电核电产业。二是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汽车、输配电、数控机床、石油冶金煤炭重型装备、工程机械、新能源及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建成研发水平较高、制造技术先进、系统集成能力较强的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加大力度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五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和服务外包,实现产业链从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高端环节延伸。鼓励大型企业进行业务外包管理,剥离社会业务资产;支持中小型专业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陕西要以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开区、示范区和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等基地为载体,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统筹区域科技资源,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打造大功率激光器及显示装置、新一代涡桨式支线飞机、太阳能光伏发电及LED、钛及钛合金材料、新能源汽车等5大产业链,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我省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型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对我省具有比较优势、成长潜力大的行业和领域加以重点扶持,进行重点突破,体现“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连锁效应,带动整个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技术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高度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省社科院专家的调研报告中,“房价”被省居民列为2011年亟待解决的20大问题之首。“房价”到底高在哪里?未来发展态势如何?省社科院及西安房地产信息网研究中心联合所作的报告中,以省会西安为样本进行了分析。

  目前,西安房地产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失衡主要表现在:新建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不足,高端住房却供给过剩;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就目前来看,西安廉租房供给仍然偏少,同时经适房的供给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在提供经适房的政策导向、审批环节等方面尚存很多问题;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二手房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与此同时,西安的现状为,五类人群有买房的刚性需求。其中包括,在西安市240万余户家庭中,60万户人口无自有住宅人群,约20万户需求升级换代的老旧物业;近几年平均每年约4万人(8000户)的农转非人口,及自2007年开始每年近10万的新生人口背后“婴儿潮”所带来潜在的巨大住房增量需求和约160万流动人口中需要定居、需要置业的人群。

  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完善,西安市人口规模将会逐步加大,对房屋的需求还会日益增长。

  尽管如此,综合多方因素,专家还是推测,未来几年,西安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成交额将继续保持高位,买方市场将更加趋于理性,房价将稳步上升,房地产市场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据此,专家预计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是未来几年西安房地产市场一大投资热点,它将使得市场低、中、高档住宅项目的结构趋于平稳,有利于市场供应链条的良性运转,西安多年来形成的房地产市场的供需断层将大大缓解,从而有利于市场价格的稳定。

  文化产业将成为陕西支柱产业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1)》在全面分析总结2010年陕西文化发展的整体状况与成就的基础上,对2011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预测。

  该《报告》认为,陕西各地区文化领域将呈现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投资向特色项目重点项目倾斜,重点文化项目扩张速度加快的趋势。预测陕西各地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将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显著提升,到2020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左右,形成比较完备的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成为陕西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陕西成为西部地区占据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强省。

  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尽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罗百辉认为,要努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扩大陕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进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六大领域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陕西要进一步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以数字资源为核心,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提升陕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