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实施道德领导力的几个关键点


 
校长道德领导力是学校道德领导的构成部分,追求卓越学校建设既要实施学校道德领导又要校长具备卓越的道德领导力。
中外对校长的领导素质都有明确规定。例如美国州际校长联合会针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就中小学校长提出了六条标准, 可以看成是一种对校长领导力素质的典型表述。2000年,美国四十多个州教育厅参加的全美跨州学校行政领导执照颁发联合会,针对新世纪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中小学校长提出了六条标准,学校领导者“标准5:学校管理者是一位促进全体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其职责是:行为诚实,公正,有道德。”[4]我们国家对校长的任职资格也有规定。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在《校长任职的基本条件》中规定校长要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热爱本职工作。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同志,联系群众。严于律己,顾全大局。言行堪为师生的表率。”无论中外校长标准如何表述,校长道德领导都包含其中。可以说校长道德领导力是校长的首要标准。
学校的道德领导力需要强有力的校长执行力保障。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确定目标不是主要问题,如何实现目标和如何坚持执行、实现计划才是决定性问题。执政之道,重在正确决策,贵在落实执行。好的决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执行等于一纸空文。执行出生产力、执行出竞争力、执行出创造力。校长落实执行力要强化道德领导力的基础、标杆、原则和方式几个关键点。
(一)校长的角色意识是道德领导力实施的基础。校长要准确把握角色特征,正确发挥角色功能。作为校长,既要忠实体现各级领导的意图,贯彻上级部门的部署,更要发挥办学主体的作用,主导学校办出个性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首先是个“思想家”;要构建自己的办学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又是一个“设计师”;要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构想转换为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实体,则又是一个“工程师”;要解决转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运作过程忠实体现办学理念、设计思想,这又是个“施工员”。怎样做好“思想家、设计师、工程师、施工员”,从而在学校的决策、引领、管理、监督等方面起到全方位的作用。校长要追求理想、不随波逐流、不媚俗,应重点强化角色意识。
一是学习的意识。校长应该坚持终身学习,始终如一地坚持不懈地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教师学、向外界学。要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要把读书学习、积累、练笔结合起来,在教育实践中记下你的所见所想:对教育的感悟也好、困惑也好、思索也好、成功与否也好,校长如能坚持做到这一点,必会厚积薄发。校长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理念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置身于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瞬息万变之中,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校长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思想立得对,教改之路走得正,才能够做个好的“思想家”。
二是创新的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校长的角色不仅是“上传下达,循规蹈矩”,更应定位在发展与创新上。“变是时代的要求,改是成功的出路,新是创造的结果”,素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永远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校长只有把握时代的潮流,在“改”上做文章,在“新”上求出路,才能保证学校的教改之路走在时代的前列,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校长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精于业务,勤于政事,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把做一个成功校长、有理想的校长当作人生追求。让理想指导学习,让创新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校长的率先垂范是实现道德领导力的标杆。校长相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位教师;相对于教职工而言,是一位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领路人、引导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品德,更是校长的品德。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即是教师的榜样也是学生的榜样。要教师和学生做的,校长首先应该做到。校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校长的威信很重要,而校长的威信来自校长的率先垂范。中国历来就有“领导带头、群众加油”的文化传统;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就没有向心力,没有感召力。但校长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大小,而在于其是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校长,一定要做到严格自律,率先垂范。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教师敬业,校长首先要做到勤政;要求教师廉洁从教,校长首先要做到廉洁从政;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校长首先要带头学习;要求教师尊重校长,校长首先要尊重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品德是沉浮重塑的灵魂,才能是令人信服的资本,公道正派是赢得人心的关键。管校先管人,管人先管心。赢得了人心,减少了工作中的很多矛盾,班子内部和教师才会效而仿之,工作才能出色地开展。因此,成功的校长要先做人,后为官,以身作则,做廉洁的表率,给人以圣洁感、美好感。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但是灵魂并不代表全能,学校的发展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不能归结为校长一人。推功揽过“谅解失败者之心,注意胜利者之路”,待人宽严得宜。校长要有平和的心态,协调的艺术,对待功利的平常心。校长常会授权给下属,使下属体验“拥有感”、“责任感”,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职业的“自豪感”;放手让教师大胆工作,同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敢于承担责任。工作出现失误时,不要埋怨,不要推脱,要以强大的肩膀顶住压力,撑起一片蓝天。要带领教师尽快摆脱失败的阴影,积蓄力量,向困难发起新一轮的挑战。当教师在正确的做事时,可能用正确的方法做了不正确的事,那可能是领导方向指引的问题。即使方向指引没有错误,也要承担教师在探索中的失误,为下属和教师们承担改革创新中的过失,保护探索的火种,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校长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校长要做得更好就要不断自我反省,要培养反思的品质。校长要常反思思想、反思工作、反思经历、反思差距。经历就是财富,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经历,这是书本上没有的,这是别人教不会的,因此,校长要珍惜自己的每一次经历,思考、总结、提升。差距也是财富,我们要相信“我行”“我能行”,更要相信“我不行”。“我不行”是一种提醒,是在提醒自己还有差距,只有承认差距,才能努力缩小差距,才能超越自我。追求学校荣誉,不图自我虚荣。
校长要为追求学校的荣誉,舍弃自我虚荣。校长不是圣人,希望有所作为。从辩证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进必有退,任何获取都需要付出代价。学校的荣誉高于一切,让荣誉首先归于教师,教师有了荣誉就有了工作的动力,有了工作的动力就会提高教学成绩,教出特色,形成品牌。学校有特色、出水平,成品牌,在社会上就有了声誉。校长的荣誉是学校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名利得失。学校的共同愿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幸福才是校长孜孜以求的目标。
(三)公平处事、公道待人是校长实施道德领导力的基本原则。公平处事、公道待人是校长处理人和事的基本原则,也是校长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之间的事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同事之间的协作,都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要坚持原则,长期保持同事之间、部门之间以及领导之间和谐的工作关系。凡事要出于公心,不存私念,公正为本,民主为要,公平处事,公道待人,不搞因私废公、以人划线的派别、小集团、圈内人小群体。对于先进教师要激励,对于后进教师要帮扶,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纵向有压力、横向有拉力,营造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和谐工作氛围,为创建精干、高效、创新、发展的和谐校园充分发掘每个人的能量。
(四)宽广胸怀、可亲可近是校长实施道德领导力的基本方式。校长应有宽广的胸怀、谦厚仁爱。校长,生活中虚怀豁达,有“宰相腹中能撑船”的气度,遇事冷静,以大局为重。不因私利而情绪满腹至误公事,不为小事而耿耿于怀至寻报复。要“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谈笑有师生,往来无私情。
在工作中,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或建议,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评批,先容百家之言于一校,再熔百家之长于一炉;处处以学校利益为重,时时以师生工作为主,将学校荣誉铭记于心。以广博的知识、精深的业务、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师生,与各类别各层次的师生促膝谈心,主动接受师生监督,并有承认过失的勇气。宽容平和、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有道是“比陆地更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校长要用宽广的胸怀去迎接八面来风,去拥抱缤纷多彩的校园生活。
校长要以可亲可近的面貌迎接师生的问题。首先,要广开言路,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不仅要听一片赞美声,更要听那略显微弱的反对声。因为那微弱的反对声可能正体现了真言真意。要用勇气去倾听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要笑迎挑战。其次,要坦然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天空不可能总是风和日丽,有时也可能狂风骤雨。面对复杂的局面校长要镇静自若,坦然处之,让教师感到有强大的靠山。最后,要海纳百川,妥善处理与各种人之间的关系。要用真情去呼唤真情,要用真诚去赢得真诚。我相信校长做到这样,校长的麾下,个个都会成为强将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