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别让屡屡停电阻挡了速度的喜悦


高铁别让屡屡停电阻挡了速度的喜悦

李华新

   昨日11时,京沪高铁安徽宿州附近供电设备故障,经抢修,13时排除故障。故障导致至少11趟列车到达北京南站晚点,3趟列车从北京南站推迟发车。对列车晚点给旅客造成的不便,铁路部门表示歉意。 (《人民日报》1107012

   其实仅仅是不一般的雷电,才可以造成这样的停电事故,也许是可以说的过去的,但是已经有专家称,其中的设备有质量问题,也是极有可能的。京沪高铁三天两次断电停运均与供电设备有关

   12日下午15时许,众多旅客滞留在京沪高铁安徽蚌埠南站。据上述专家分析,从造成的事故后果来看,此次设备故障应该是牵引系统的电力出了问题。

京沪高铁沿线每隔一段都会有一座三相220千伏变成单相27.5千伏的变电站,即所谓的牵引站。牵引站的电网为手拉手模式,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两边的牵引站共同供电,跟一辆车由两匹马拉是一个道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一个牵引站出了问题,也能保证列车不断电,但是由于供电少了,相同时间内,两个牵引站间通过的列车数量就要减少,或者列车要减速。所以才有网友描述的即使列车开了,也只有3040公里,继而70公里的速度。

总投资达到2209亿元的京沪高铁可以说是一项世纪工程,其意义已经超越工程本身,被看成是可以改变整个21世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基本格局的战略产业。但不管将之提得多高,保障安全、提供优质服务都是基础中的基础。而恰恰就是在这个问题上,京沪高铁从一开始就失了分。

  对于网友所说的看到的电缆火花,可能是接触网线路瞬间电流过高,而保护设施没有跳闸,造成电缆摩擦出现火花。

  如果一个牵引站坏了,只需要几秒钟至几分钟,就可以实现电源切换。而此次供电设备故障却用了2个小时抢修。从事故几率的角度来讲,最大几率的原因有三:第一,设备本身质量问题;第二,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有问题;第三,人为操作出现问题。受天气影响的几率特别小。

   假如是如人们的所言被证实,那么高铁的停运检修也是应该的,因为我们为了一个提前的通行日期或是为了展现速度,或是某种政治的寓意,要取代科学的规律的时候,最终是应该由对高铁的用电设备问题来引起的话,那么我们还是应该对高铁的安全运行有足够的措施。前不久,前些时候退出巴西高铁的竞标,应该说是比较明智的,也可以说明了中国高铁的不成熟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些我们没有必要遮掩。

高铁的十一天间就停运两次,不管是什么原因,都不是一个令人高兴和振奋的事情,而其中的有关服务的措施,显然使得人们想念起民航的一些服务来,因此这件事情也表明,民航的生存空间依然的存在的。也在表明高铁的一系列的服务措施需要改进。

   而在这之前,笔者就在有过这样的考虑,现在的高铁速度是有了,但是安全呢,尤其是在不进行不同的气象条件下的试运行,是否有过,以及在极端条件下的运行会是什么情况,我们是没有数的。而有些问题也不会显示出来。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指责中国的高铁,要达到与日本新干线那样的速度我们达到了,但能比新干线更安全似乎是比速度还要难的事情。

对于中国在高铁建造、运营、保障、服务方面的不成熟我们应该宽容,这应该是乘客的态度,但不是铁道部的态度,但是,在速度和安全之间,安全应该永远是第一位的!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