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悬一线的意大利和欧元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2011年7月15日

  过去一年多时间,欧元区债务危机逐渐蔓延。每当有成员国出现偿债危机时,欧洲决策者们都以最简单的方式应对:先是不知所措地否认,接着在紧要关头以不成熟的挽救计划来争取时间。

  这种得过且过的做法造成的问题终于在本周大爆发。金融市场极速转向了欧元区第3大经济体意大利。其10年期债券收益率在短短的两个交易日内就几乎猛升了1个百分点:在7月12日当天突破了自欧元创建以来的最高位6%。尽管债券收益率随后回落,但其债务危机已明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照这样发展下去,它最终会触及欧元区内的某些大国。

  意大利有着欧洲最大的主权债市场,它还是世界上第3大债务国。其发行在外,尚未偿还的主权债规模高达1.9万亿欧元,是其GDP的120%,远超欧元区微不足道的救援体系——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可提供约2500亿欧元资助的实力。

  发生偿债违约将对欧元区和世界经济造成灾难性后果。即便这种压力短期存在于意大利债券市场,它也必定会让投资者抛弃欧元资产,让欧洲大陆的复苏更困难。意大利的前景受到了欧洲管理机构、欧洲央行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间相互冲突和不确定性的制约。他们一直想要达到两个相互矛盾的目的:在避免让希腊正式出现偿债违约的同时,又不想让欧元区其他富裕成员国顺畅地援助遭遇麻烦的贫穷外围小国。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国在谁应承担当前危机的代价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此外,他们同样无法回答,未来究竟是否会走向单一财政的问题。目前应该采取具有以下3个内容的综合性策略:削减流动性明显差的成员国债务;对重组过程中会遭受损失的欧洲银行进行资本重组;在流动性差的成员国和其他成员国间构筑防火墙。对整个欧元区而言,短期帮助主要将来自欧洲央行继续购入意大利债券,但今后这在政治上会面临困难,因为出任下一任欧洲央行行长的是意大利央行行长德拉吉。欧元区有充分理由会尽快扩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并让其与欧洲央行可共同发行有保障的欧洲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