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合资汽车企业里围绕股权、销售控制权等展开的中方和外方的争夺越演越烈。说白了,就是中方和外方对庞大车市蛋糕利润的分成产生了矛盾,由于中方不掌握关键的技术和产品,只能依旧是依靠市场来换利润的分成,而那些所谓的合资车企搞自主品牌,不过是合资车企进一步蚕食国内自主品牌车企的利润空间罢了,也是公众质疑合资车企的研发能力之后搞出来忽悠消费者的车型,这似乎让人觉得合资车企以市场换来了技术。其实不然,合资车企和合资自主进一步蚕食着国内庞大而有限的市场蛋糕。
我们从国内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可以看出,今年1~7月,我国汽车销量突破了10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52.34万辆,同比下降1.03%,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0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仅仅占据着30%多的市场份额,而接近70%的市场份额由几家合资汽车企业占据着,这真是国人的悲哀。
作为每一个有民族意识的中国人,都希望自主品牌能够壮大发展起来,但是,似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并不争气,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的短板被暴露出来,车型设计等方便赶不上国外汽车巨头设计的车辆。并且,中国人有着崇洋媚外的心理,总是觉得国外的产品质量要好,其实国外的进口产品质量也有不少的产品,并且不少。同时,合资国产的国外车型,其质量也有所下降,并且偷工减料也很严重,国外的高性能发动机和变速器,国产之后都进行了缩水;国外是前后盘刹,国产之后换成了前盘后鼓刹车;国外是超大GPS导航液晶显示中控台设计,国产后却变成了一个电子钟而已。并且,合资车企给缩水的国产车型美其名曰:适应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就应该减配。
减配还不说,并且减配之后的价格,还比国外卖得贵,似乎合资车企赚取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卖给消费者更差的车型,并且服务还不怎么样。但是,国人就更喜欢合资品牌和进口车型,如果不是经济预算的限制,恐怕很多购买自主品牌车型的消费者都愿意多花钱购买合资品牌车型或者进口车型。
中国的自主品牌处在夹缝中生存,的确如此,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没有政府政策的利好导向,同时消费者也不愿意买单,最终导致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狭小。但是,如今的自主品牌车企在车型的研发、设计、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已经与最开始发展自主品牌的时候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购买自主品牌车型的消费者还是不及合资品牌车型的消费者多。
如果没有自主品牌的发展,我想合资品牌车型的价格下探没有这么快,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应该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似乎成了国人伤痛的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不管是企业金融资金支持,还是消费者购买的激励措施,都不够。
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我们的政府更应该作为,但是我们的官车等政府采购车型,主要都是合资品牌车型,就不能给自主品牌一些机会吗?如果政府采购全部采购自主品牌,并且鼓励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车型,可以采用购车免税等措施拉动自主品牌的销量。只有自主品牌的车型销量增加了,市场份额增加了,自主品牌才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车型研发、设计、质量和服务提升等领域,最终才能让自主品牌赶超国外车企。
说到这里,韩国政府和韩国人对韩国车的支持,其实值得国人借鉴,虽然韩国车并不算最好,但是现代集团能够做到目前世界市场的地位,与韩国人和韩国政府的本土市场的支持分不开,最终才有韩国车走出国门并壮大。然而,国内自主品牌在本土市场都还没有争抢在合资品牌车企手里的市场蛋糕下,却贸然走出去,而内功却没有练就好。
每当看见有关合资车企沦为代工厂,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的论调时,作为国人,我真觉得悲哀。在这里,我真心希望自主品牌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那才是真正国人的骄傲,我愿意投自主品牌一票,但也希望自主品牌车企不要辜负了消费者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