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唱新翻怀旧吟


  听唱新翻怀旧吟

           ——香江行脚之六
  

  在我下榻的华商酒店,出后门终日可见一辆辆有轨电车,慢悠悠沿着香港岛东西两端来回爬行。这些有轨电车,从1904年开始就已成为港人的交通工具。有趣的是,在地下铁路用电脑控制的电动车已横贯香港和九龙半岛的今天,本来已成为“落伍者”的有轨电车,至今却仍然深受港人欢迎。友人告诉我,前些年,港督府曾想把有轨电车淘汰,却受到市民反对,最后只好保持现状。

  据称,有轨电车之所以受欢迎,最主要是它那“慢”的特点,使人感到安全之中还带有一点绅士风度,所以有人说:“电车老爷越老越可爱了。”为迎合此种特殊感受,有人专办有轨电车出租旅游。只要交港币数百元,就可租用一辆经过全面翻新,悬挂着各式宫灯的有轨电车,“叮叮咚咚”畅游香港岛。即令是本港耆宿,亦常常乘上有轨电车,凭窗远眺,重温“白发无情便老境,青春有味忆儿时”的旧梦,寄寓满腔怀旧情。

  说起港人的怀旧思潮,的确称得上是形成了风气。那天我去旺角,发现有间怀旧商品唱片专门店,进店里一瞧,里面摆满旧唱片、旧漫画、旧海报、旧玩具、旧饭壶等等,居然引来盈门顾客。还有一台旧唱机,是老板花了15000元买来当招牌摆放的。老板见我看得仔细,问我想要点什么,并拿出一张45转旧唱片详加介绍。后来见我并不打算掏腰包,他又反而问我是否有旧东西要来寄售,并欢迎将东西卖给他们。跟着在中环摩罗街旧货市场,更是令我大开眼界。在这里,到处摆满古董与仿古董,就连二三十年代的旧报纸,旧杂志,几十年前政府发的布告、文件,店铺里的契纸、单据、税单和古旧的课本,以及旧时学生的作业本、私人信件、家庭相册等亦有出售,连带内地大革文化之“命”年代的毛主席像章,还有那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副统帅”标准像,也为港人青睐。置身摩罗街,令我喟然发出今夕是何年之慨叹!

  此后到各处巡游,更增添了我对港人怀旧风的感性认识,以使用旧式用品为时尚,可说是蔚然成风。您见过有人弃现代高级音响不用,而热衷于使用木壳胶壳的电子管收音机的吗?在港岛此类人不乏其在;您见过弃现代高级手表不用而喜欢戴五六十年代上辈人戴的机械表的吗?不少港人年轻人视此为“时髦”。

  在我作客的一户人家,客厅里醒目地挂着一只古老的挂钟,“滴答滴答”在摆动。事后一打听,发现这也是一种时髦。原来,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在本世纪初,不是中产阶级的家庭是很不容易添置一只洋挂钟的。在香港这么一个讲究排场、面子和家世的社会,有些人虽然祖辈贫寒,家徒四壁,但现在有了一点钱,就买一只旧钟回来。摆在客厅里,以表示自己是豪门富户后裔。有些人买了老掉牙不能走动的旧钟,换上新机件,挂在客厅报时,述先祖以自大。钟表店、古董商、旧货摊乘机推波助澜,把旧挂钟的售价抬到天价。

  唉,怀旧,怀旧,人总是爱怀旧的。然而,透视港人怀旧风背后更为深刻的内容,我也品出了其中的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