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心率失常研究中心(UCLA Cardiac Arrhythmia Center)的心脏病专家们历经5年,通过对14位心律不齐(ventricular arrhythmias)患者的手术实验,发展了一项用来控制心率不齐病情的混合技术。他们创新性地将两种伤害性最小的手术技术和导管消融(catheter ablation)技术结合起来,找出有效降低中枢神经信号的方法,以控制心律不齐。
通常,心率失常可以用药物或医用去纤颤器(defibrillator)控制。但若是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具复发性的心率失常,会产生极大的医疗风险。一旦药物治疗或其他疗法显示无效,就需要使用导管消融控制手段。
由于消融手术通常都在心脏内部进行,但对于大约15%-30%处于高风险中的患者,这套体系同时还要负责心脏外表面的不规则律动。然而,对于之前接受过心脏手术的高风险患者,系统很难触及其心脏外部。因此,UCLA的专家们设计出将导管消融的伤害程度降低到最低的混合手术方法。
为了给消融疗法中难以触及的区域制作精准的心脏电子扫描图,外科医生使用两种侵害性最低的心脏手术之一,在胸部上开一个很小的观察心脏的创口。根据手术的部位需要,医师们使用剑突开窗术(subxiphoid window)或前侧剖胸术(anterior thoracotomy)进行治疗。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学者们使用胸廓硬膜外麻醉疗法(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通过在脖子或者腹股沟的血管中放置一小节金属嵌头的导管,作为连接心脏内部的桥梁。在此之前,患者需要经历对心脏的电子测试,确认并绘制心律失常源头的精确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将心脏直接形象化以及在疤痕组织及血管周围定位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消融技术能够更多的触及心脏外部,将明显地提升手术的精确度,有助于阻止心律失常。
该研究的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心脏手术部位,帮助患者避免潜在的开胸手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项混合技术中,该研究小组还创新性地结合了电子心脏制图系统,并拟定了新的程序运用方法。
降低开胸验心的风险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