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日经济博弈之---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日本人的法定工作时间并不比我们长,但其干满干严8小时,并且团队配合意识很强,所以工作结果就大不相同。仅从日本人敬业的角度说,日本不发达,天理就不公正了,这样一个勤劳敬业的民族创造出经济奇迹并赢得世界瞩目和尊敬是应该的,日本人均GDP是我国的30多倍,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民众的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少内耗)。我们也是勤劳的,但我们的确在发挥团队整体的力量上做得不够;我们也是聪明的,但我们又善于内耗。日本前挂川市长榛村先生讲到一个8倍工作法:就是一个人快乐的积极的工作,可以使工作效果加倍,如果把团队的力量再发挥出来,就可以使工作效果再加倍,而方法得当减少消耗无疑使效果更加倍,如此三次的加倍不是一个人干出了8个人的工作吗?8倍工作法可能有些玄,但对我们来说,领导者决策正确减少失误,每个人认真细致减少失误,一个团队精诚合作减少摩擦,应该对我们提高效率和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吧!所以,由此对照,以中国的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优势,大多数产品和服务尚不能与日本的产品在世界上相提并论就找到了原因。结论就是,人的素质和以人的个体素质为前提的组织程度是世界范围经济政治乃至文化竞争的基础。尤要指出,日本人的敬业不等同于我们的吃苦耐劳。日本的敬业很实际,一切从功用出发,着眼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绝不摆花架子,玩假把式,全社会不但追求GDP的增长,更重视国民的财富质量和财富积累,如日本的建筑,从满足功能出发,注重品质,结构紧凑,节能环保,外观大多明快简洁,线条干净利落,没有累赘,又不乏时尚。正因如此,日本虽然经受了泡沫经济的冲击,发展速度受到了影响,但其经济基础条件仍相当好,泡沫经济崩溃并没有从根本上损伤日本元气。人力资本没有外流,技术创新的机制和资金保障完备,民间资本充裕,个人金融资产达12万亿美元,这些都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吃苦不应该成为目的,但我们的确存在着为了吃苦而吃苦的蠢事。重复吃苦意味着愚昧,就象重复犯同样的错误一样是不可以同情的。把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干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永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持续改进,直至更好这是我们应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