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气资源成全球“猎物”


 中国页岩气网讯:近期从北非、中东再到日本,一系列自然和非自然的灾难牵引着世界的目光,国际油价的非正常波动,以及核电事故阴影的来袭似乎再一次印证了“便宜能源时代已终结”的观点。在传统能源领域,部分动作比较快的国家,比如美国,已经将能源发展的重心放在了非常规油气资源之上,并取得足以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的突破性进展。

随着全球油气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出现好转,各大跨国石油巨头自去年以来纷纷“逆袭”美国,通过兼并、收购或者合资的手段进军美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试图在获取资源的同时学到点什么。在日前于美国休斯敦举行的2011年“剑桥能源周”(CERA Week)上,业内人士一致认为2011年美国的油气资源将吸引更大规模的投资,而一些有所准备的企业也通过这个颇具影响力的论坛透露出对美国市场的兴趣。

非常规油气最抢手

美国是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进口原油远超自给。需求和产出的长期不平衡使得美国自尼克松时代就提出了“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在可再生能源还是个模糊概念的时代,美国已经启动了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随着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技术的广泛应用,页岩气的商用瓶颈终于被打破。

美国页岩气井喷式的发展故事如今已被世界所熟知,页岩气“革命式”的大爆发使得美国天然气产量在2009年超越俄罗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气国,越来越多的国外能源企业看好美国页岩气应用市场,并开始在美国收购页岩气资源或选择与美国页岩气公司开展合作,希望借此获得相关技术和经验,以开发本国的非常规油气资源。

就页岩气开发而言,目前进入实质应用阶段的只有美国和加拿大,但与美国的快速发展相比,加拿大的进度要慢不少,尚处于商业开采的初级阶段。彭博社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加两国的油气公司总计完成了85笔资产出售,总交易额达285亿美元,远超2009年。其中的几笔大宗交易均出自页岩气产业,包括印度信实集团在3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以17亿美元和13.15亿美元两度收购美国页岩气企业股份,以及广受关注的中海油21.6亿美元成功收购德州鹰滩页岩油气项目1/3股权。

并购热还将延续

参加今年“剑桥能源周”的业内分析人士普遍认为,2011年针对美国油气资产,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并购热还将持续,极有可能出现规模更大的收购。“今年针对美国非常规资源的收购事件将超过去年,很有可能出现金额超过50亿美元的大交易。”美国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能源业务主管阿斯姆斯说。

上个月的一笔交易已经很接近这个数字。2月下旬,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以现金交易的方式成功拿下美国最大天然气公司切萨皮克(Chesapeake)旗下位于阿肯色州的一处页岩气项目,交易金额达47.5亿美元,而必和必拓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有评论认为“外来者”必和必拓争夺美国页岩气资产意在谋求天然气乃至能源领域定价权,无论其真实意图何在,美国页岩气的热度可见一斑。

在能源领域,美国更多时候扮演的是“收购者”的角色,如今成为“被收购者”也是迫于现实所需。在美国乃至整个北美地区,页岩气、油砂等陆上油气资源的快速开发需要配套设施的及时跟进,特别是管道、炼厂和油库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美国的油气开发商需要投资伙伴帮助其实现这些需要大量资金的项目。

单就页岩气行业而言,由于开发速度过快,导致市场天然气价格长期低迷,大部分美国页岩气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现金流不足的问题,这些企业也需要寻找合作伙伴以拓展新业务。“美国本土的页岩气生产商拥有技术和经验,但缺乏资金,来美国淘金的外资企业则拥有大量钞票,这是个双赢的组合,今年企业间的并购活动肯定会更加频繁。”渣打银行油气业务主管彼得·高尔说。

亚洲企业有望打先锋

彭博社认为,继去年中印两国能源巨头在美国完成几笔漂亮的收购后,今年的市场仍将是亚洲企业说了算,但主角很可能是日本和韩国公司。美国页岩气巨头之一——先锋自然资源公司总裁斯科特·谢菲尔德在大会上透露,已经有韩日企业在与公司接触,但谢菲尔德拒绝透露更多信息。去年信实集团在美国完成的第二笔页岩气交易的对象就是这家公司。

除此之外,壳牌、秋明BP、雪佛龙、康菲石油、道达尔,乃至俄罗斯最大的独立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均表示手头有闲余资金用于收购。卢克石油总裁瓦吉特·亚历克佩罗夫明确表示:“如果有幸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准备好积极进军美国的油气产业。”  

南非能源巨头沙索也表示对北美的页岩气“很感兴趣”。“页岩气很明显已成为美国的‘规则改变者’,我们期待未来能出现收购的机会。”沙索总裁戴佩德表示。今年1月,沙索已与加拿大塔里斯曼能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后者旗下一个页岩气项目50%股权。3月初,沙索将先前约定的投资额提升了一倍,由之前的5亿加元增加到10.5亿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