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明的源头是仰韶文化吗?
作者:翟智高

河洛文明浩荡到今未中断,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名扬天下。大河奔流必有源,文明浩荡亦如此,而仰韶文化只是河洛文明早期的一部分,而非河洛文明的源头。
我国自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仰韶文化以来,仰韶文化的渊源始终是考古学家追寻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此之前,一些外国学者和传教士曾宣扬中国文化西来说,认为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史前文化,没有自己的石器时代,后来的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种都是从西方迁移过来的。
河南渑池发现仰韶文化后,外国学者又对它的渊源提出质疑,认为仰韶文化早期出现缺环,而甘肃境内的彩陶比河南彩陶发达,可能来自西方,从而得出“中国仰韶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由于中原地区一直没有找到早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遗存,因此,仰韶文化的渊源始终没有真正获得解决。 1976年
1977年在河南新郑裴李岗考古发掘出距今约8000多年的属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有碗、罐、壶,钵,鼎等,其申最具代表性的有三足鼎,双耳壶等,另外还有陶塑动物等艺术品。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等,和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有明显的不同,出土的石器,其中带有四足的石磨及带锯齿刃的石镰,在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也是绝对没有过的。仰韶文化半坡型上限,碳14测年数据为距今6080年,裴李岗遗址碳14测年数据为距今7885年。
1979年在河南长葛石固遗址发现裴李岗文化遗存叠压在仰韶文化之下。
1989年在洛阳南30多公里的伊川大莘一带,发现与裴李岗文化类似或更早的文化层和文物,证明了裴李岗文化的时代可能更早一些。
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空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推翻了中国仰韶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改写了中国远古文化的历史,将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之前加上“裴李岗文化”,中国考古史自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出土的陶器内壁凹凸不平,器型不规整,典型器物有陶盂和陶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