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臣的关系


  其实说起来在我国的古代,君臣的关系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和我们想象中的,宣传中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君臣关系是很奇妙的!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没有全民性信仰的国度。所以从一开始就是没有真正的神权的概念。既然连神权的概念都没有,就更谈不上什么“君权神授”。汉武以后似乎弄出个“天人合一”的理念以图为皇权加上一个神秘的外衣,但同时又搞出了个“五德始终”出来平衡。所以中国的国君和臣民之间,从来也就不存在“想当然”的效忠。“天下,乃有德者居之”几乎成为共识。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以及李世民水舟之喻,对民心的敬畏都不是没来由而凭空产生的。因为在传统中,那种不可知的“天道”通常是通过“民心”来表现出来的。所以至少在表面上,“君”是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东西才能换来臣民的效忠。所以中国古代的君臣,并没有必然的、无条件的依附关系。而真正的已经近似一种“类契约”的关系。这在世界同期也是罕见的。所以我国的君权历来从本质上看,都不是无限的。臣对王的“忠”也是有限度的,只要顺应民心以及天意,臣伐君也并不是不道德的。而君本身似乎也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