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大俗
仅是来温尼泊的准备工作就有半年之久,主要是专业证书的跨省认证费了好几个月时间。然后辞去了多伦多的工作,拿着一个温尼泊的offer就来了。还好,有一个经朋友介绍的朋友老王一家在这里,接机、租房跑前跑后帮了不少忙。在初来乍到最困难时,老王一家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驱走了严寒,温暖了俺的心窝。不然,今天可能不在温尼泊。
来到这里,除了开始工作培训之外,闲暇时间相对多了些。根据以往的经验,要想有一些社会交往,就得找“组织”。先想到的就是教会,第一个周末上网搜索华人教会,距我住处最近的温城华人宣道会成了首选。头天晚上先找好线路,第二天早上准备早起,不想还起晚了,打了个电话确认今天有主日崇拜,拔腿就朝目的地进发。10点钟到达,人们正在唱歌,赶紧加进去跟着哼哼。
这次的感觉是魏牧师的道讲得很好。还有一位弟兄,叫胡君才,那真是个人才,他的幽默调侃让人哈哈大笑,仿佛置身于老同学聚会。感谢上帝,这天真是来对了!还有爱宴,首次参加的弟兄姐妹不收钱。饭真是可口,有一个白菜炖粉条,好多年没吃过,没想到在这碰上了。慢慢地去得次数多了,人也熟了起来,家的感觉越来越浓。
平时上班也有不小的压力,本来控制下的高血压频频高于正常值,对家人的思念越来越强。想想还在幼儿园的两孩子,想想太太一个人要照看他们,还要全职上班,心中不免愧疚。可是谁让我们是人呢?各种各样的离别聚散难免,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慎重考虑过,来温尼泊是人生中的坚实一步,那就要义无反顾走地出去,哪里没有困难呢?想想年轻朋友晏飞鹏的一句话挺有道理:“人朝高处走是一个储能过程,必定艰辛;人向低处滑是一个去能的过程,轻松省力。”当年俺的物理学得也还不错,咋没有悟出这个理呢?
话虽这么说,在今年中秋的前一天晚上,刚上了一天白班的我,躺在床上开始想家。最后决定买机票回家,立即执行。半夜两点票才订好,给朋友发了个短讯,电话约定了出租车,然后开始收拾行李,躺下睡了一个多小时,就去机场了。9点多到达多伦多,20分钟后出了机场。如果再打出租回家,最少$50, 摸摸口袋,没舍得。转乘了5次公交车,12点钟终于到家了……,这个月的信用卡账单有点吓人,不过还是给自己壮了壮胆:这钱花得真值。心里却想,春节前再也不敢回家了。
从我那“一把火”老朋友王召清那里了解到,《枫华之声》是一个不错的杂志,王虹主编和她那个个精英的义工组织,还有众多的会员,是一个有活力,能令青春升华的大家庭。如果果真如此,俺岂有不归“家”之理?
最近工作有点不顺,血压高,头还痛,睡前在“枫华”网站上读了一些文章,觉得不错。这不,从老中医黄儒林那里得到两册《枫华之声》杂志,拿在手里,倍感亲切。今晚接到该杂志义工李沪萍姐妹的电话,确认会员申请注册,表示欢迎等等,很是高兴。这不,家门尚未登,家人尚未见,但家里的电话已经来了。
我觉得,把每一位相遇者当家人,天下就是你的家。
曾经住在一个house的阿华,电工老杨,装修工老潘,愚公译书基金会的Maria,邻居退休老护士Jane,地产经纪小王,还有单位的新老同事,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时刻,以不同的方式塑造了我的人生。
对对错错,酸甜苦辣,可能会忘记,
来来往往,喜怒哀乐,塑就你人生。
我是幸运的,如果把各位朋友比作一粒粒珍珠,你要想拿得多,最好是抓串珍珠的那根线。我去的教会和我即将要加入的“枫华”就是其中的两根。等别人也提这根线的时候,我也就被提起来啦。看,多好的事,战胜孤独,咱有绝招。
心中有家人,人就在家里。
敢把他乡当故乡,人在何方,家就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