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无意间在青年报上看到这么一则新闻:
“青年报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采访发现,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这一地区生鲜奶收购价持续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有关专家认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奶业急需打破少数大企业地域垄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砍牛”的背后到底是什么?难道背后真是大企业的地域垄断?
笔者经过自己研究和分析,奶农杀牛的背后令有隐情,魑魅魍魉的乳业魅影逐渐显现在眼前:
放眼望去,前些天,东北著名民族乳业完达山双鸭山分公司,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双鸭山市政府强行拆掉,美其名曰为集体盖宿舍楼,双鸭山再也没有了直接收购原奶的工厂和分公司,除完达山之外,周边再无别的原奶收购企业,而完达山乳业为了继续企业责任,需要从双鸭山周边的城市调集车辆到双鸭山收购原奶,这自然推高了乳业的成本,自然也压低了企业的利润,企业为了生存,自然价格下跌,原奶自然价格下跌
所以,笔者认为,青年报记者写某些大型企业垄断的事实不正确,也不公正,企业垄断是指完全在可以支配当地资源的状态下进行的强行收购和强买强卖,而此次双鸭山奶农杀牛事件的真正根源在于双鸭山政府强拆当地乳企完达山乳业分厂而造成了奶农销奶无路,最终走上了杀牛之后,也就是奶农杀牛的真正根源在于双鸭山市政府及畜牧局,为了政府和畜牧局的那点儿利益而拆了乳业工厂酿成了双鸭山市奶农杀牛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