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共同选择——华丽转身
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从2009年开始,中国一些嗅觉灵敏的资本大佬和产业巨擘不约而同地筹划养猪。这股跨界投资养猪风,最早由著名的互联网企业网易创始人丁磊刮起,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复兴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随即宣布投资亿元养猪;2011和2012年,地产大佬中实投资与大型国企武钢集团和中粮集团,则分别以10亿、20亿和300亿,不断刷新养猪产业的投资新高。
谁都不明白,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竟然让古老的养猪业,一夜间变成商人眼里的金矿,难道困境中的企业家,最传统的农业产业,误看成真正的朝阳产业?
但是,任何人都知道,能掏得第一桶金的人,一般都先知先觉;坐拥巨额财富者,永远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让让我们细数,中国那批在改革中先富起来的财商与智商超群的人,那几年在忙些什么?: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决定,将从水果起步,逐步进入肉类、杂粮等农业领域;
汇源集团董事会主席朱新礼宣布,将每年投资3——5亿,拓展上游农场;
中国首富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在北京延庆种植无公害蔬菜;
中国首家电商规模超百亿的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圈地五千亩种植绿色大米;
……
以上数据资料,不禁让人疑问:后金融危机时代,农业为何突然成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注焦点,让无数商界枭雄变身农夫,IT精英成为猪倌?
当然,这些商界精英的华丽转身,坊间也不乏质疑之声。有人说:这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所致,是富豪们借通膨之机大发昧心财;也有人说,不过是奸商们为了攫取不义之财,如养猪骗取国家补贴,建农产品基地是借机圈地……
对于这些质疑之声,2009年,最早对外高调宣布要进行生态猪养殖的前福布斯首富,现网易CEO丁磊是这样说的:“网易养猪不是为了再赚多少钱,养猪是希望带动更多的人去关注民生,关注食品安全,帮助和带动农民就业。我是想通过养猪来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同时,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尝试”。
丁磊这掷地有声的一席话,让我们终于懂了:这些企业家跨界投资的根本原因,是他们超前的商业目光,敏锐地发现了下一个金矿——安全食品行业。也就是说,是新农业让这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寻找商机的企业家,发现了新的市场需求,找到自身企业转型升级新的突破方向!
联系2009年大量农民工返乡、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等社会背景,我们应该通过丁磊的话,认识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在拥有巨额财富衣食无忧后,赚钱已不是他最终目的。能创新增长模式,引领资本流向,发现并满足社会需求,也许才是他真正的乐趣所在。从这样的层面来说,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同时也是有着良好道德素养的社会公民。
转型升级的不同路径——殊途同归
其实,像丁磊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每个行业,各个地方,还有很多。也许只有到了《国歌》中所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们才会“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2009年,金融危机袭来时,中国政府出台拉动内需等应对措施,却因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农民消费乏力而难以实施;大量农民工返乡,又使得“三农”问题日益严峻……而此时,“瘦肉精”、“问题奶”和“毒大米”等事件在中国餐桌频频爆发,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中国老百姓热议话题和关注焦点……
以上种种内忧外困,就让中国企业家的商业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农村;市场的需求也让逐利资本,开始向农业产业涌动。2009年伊始,许多谨慎的企业家进行进行市场调研,部分有魄力有实力的先知先觉者,立即开始跨行跨业投资农业,进行绿色生态农产品投资。能够实现盈利,还能这种形式实现实业报国,资本报国的中国企业家集体梦想,就非常正常,也理所当然了。
2009年,在丁磊京高调宣布网易开始养猪的同时,湖南益阳,有位叫唐荣的企业家早就把投资的目光转向农村,已经在洞庭湖默默进行甲鱼放养实验了。
如果把唐荣的甲鱼和丁磊的猪进行事业比较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俩的经营细节差异很大、运作手法也不尽相同、投资转型的路径迥异,但他倾注在农业上的热情都是那么狂热;对于眼前的事业都是那么认真……
让我们对唐荣的湘甲王和丁磊的网易猪的经营轨迹作个比对:
首先,在投资动因上的异同:丁磊养猪的冲动缘于2008在一次吃重庆火锅时发现猪血颜色不对,下定决心养殖“放心猪”;唐荣也是在一次请吃客户吃饭时,因甲鱼变质吃坏了客人肚子,才作出养甲鱼的重大决定。表面上,他们进军农业的“重大决策”都只是一个偶然的饭局,实际上,他们的投资眼光都非常犀利,市场需求的判断都很敏锐且深刻。
但是,在决定项目投资的出发点上,他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丁磊的经济视野更加宏观,他能从关注民生的食品安全角度出发;而唐荣的商业判断稍显微观和狭隘,他是因为拥有熟知洞庭湖区的资源优势,投资农业的落脚点主要是帮助家乡父老致富;
其次,在项目实施中区别:丁磊为了养好网易猪,首先便是要选择最好的生态养殖模式。为此,他组建一支专门养猪团队,前往欧美数国的高端养猪场考察总结,再结合国内多个地方等情况,选用与国外的良种猪杂交而成的品种,不惜请来清华和奥运设计团队设计猪舍,又请专家精心编制养殖手册,才开始进行不投放任何人工饲料的生态养殖;
而唐荣养甲鱼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大胆想法和个人经验,目的就是为了给市场提供自己儿时吃到的洞庭湖野生甲鱼。他凭着“野生就是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的理论依据,就雄心勃勃地在洞庭湖里围栏试验。从50亩到数百亩,直至上千备,用最原始的方法采取放养试验的数据资料,通过近三年的时间获得成功后,才开始成立公司,进行规模放养。唐荣将这种甲鱼在天然湖泊中,优质中华鳖苗生长过程中自行觅食,自然生长,不接触任何合成饲料、不使用人工药剂的野生甲鱼养殖模式,创造性地称为“人放天养”的放养模式;
另外,在投入成本上的差异:从08年丁磊从对外高调宣布投入3亿养猪,到2011年网易猪上市,整整耗时三年。这是因为他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品牌效应也让他能调动任何所需资源,保证计划严谨起步高;而唐荣从50亩小试到上千亩围栏放养成功,也整整耗时三年。不过他的湘甲王甲鱼大规模上市,则要等到2012年,市场见到湘甲王比网易猪还要晚一年。这是因为野生甲鱼的生长周期远比猪长,获取水质条件、抗洪防灾、病毒防范等各种资料数据,难度要大。因此,在时间成本上,唐荣甚至比丁磊还要高;在资金投入成本上,丁磊的网易猪因为考察、选址、聘请专家团队……等等间接成本,远远高于唐荣的湘甲王。
就投入而言,只有几千万资产的唐荣当然没法和百亿身家的丁磊相提并论。如果一旦项目失败,高调的丁磊由此带来的无形成本流失,将高达数亿;而低调的唐荣所亏损的千万资金,则接近他数年的积累的近半。从这一角度来审视丁磊和唐荣,我们不得不对这两位投资者心生敬意,在热衷于急功近利赚快钱的中国商界,像这样敢于进军投入大见效慢的农业产业的企业家,无论结果如何,都值得我们所有人佩服与敬重!
现代经营之石雕琢传统产业之玉——意义非凡
丁磊和唐荣,作为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思维。譬如说品牌:丁磊之所以要在北京向外界高调宣布自己的养猪大业,是因为他知道,市场经济,品牌是产品的腾飞之翼,而网易和他丁磊的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知名品牌,因此,决定“借船出海”,就叫网易猪;唐荣对于他的甲鱼,最担心的就是消费者不能接受他所放养的野生甲鱼。生性低调的他,为了产品知名度,也采用“借船出海”的经营策略,不懂重金购入拥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湘甲王”品牌。与“网易猪”不同的是,“湘甲王”的品牌引进,让他同时拥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中国水产之父”之称的刘筠院士率其科研团队,研究的“原生态龟鳖养殖”、“微生物净水剂”等数项科研成果,迅速完善提高了自己的野生甲鱼放养技术……现代企业家经营传统农业,所带来的全新理念和管理方法,对于凭世代相传的经验进行生产的农民来说,其示范效应有着非凡的意义;
丁磊和唐荣在投资农业在过程中,不仅仅是用自己的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为最古老最传统的农业产业带来巨大变化,关键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中国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让“地大物博”的美名已经不再,让青山绿水变成一种追求。丁磊开创的现代企业家投资农业的风潮,全都走的是绿色生态之路。如丁磊的网易猪,采用绿色生态之法伺候;唐荣的湘甲王,不使用任何饲料和合成剂,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步入一个关键时期,工业要转型升级,农业也要转型升级。丁磊的养猪团队总结:相对于第一代传统的放牧和农家圈养模式(肉质味美,但方式落后产量低);和第二代工业化大规模养猪模式(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品质大大降低),他们养殖的网易猪,是采用的“第三代养猪新模式”。
无独有偶,唐荣的湘甲王也说是他用放养模式生产甲鱼,是水产业发展由“捕捞增长型”向“养殖增长型”转变过程中,实现的第三种渔业发展的增长模式。
与双汇集团是因为“瘦肉精”事件而被逼养猪,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不同,丁磊养猪和唐荣养甲鱼则与自己的主业没有任何关系。这两位企业家,虽然一个IT精英,一个草根英雄;一个大富豪,一个小老板;一个虚拟经济巨擘,一个实体企业老总……虽然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发展经历也不相似,但作为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新生代企业家,在国家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今天,能扎根希望的田野上,专心于造福人类健康大业,说明他们都是具有高尚社会道德的优秀公民。我们在敬佩的同时,也虔诚地祝福:他们在为百姓奉献健康安全食品的事业下半场,一定会写下事业新篇章,再铸人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