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多家媒体披露,高考的语文阅卷老师每天要阅读超过280篇作文,老师们每天都要靠眼药水来润眼。媒体高度一致地认为阅卷工作非常辛苦。确实没错,阅卷老师们很辛苦。不过,我们是否更应同情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他们的前程是否正在被“草菅”着呢?
想想看,假如一个阅卷老师按照法定的正常工作时间——每天8小时计算,那么280篇作为分摊到8个小时里,一个小时是35篇作文,一个小时60分钟,一篇作文仅有1.71分钟,即不到103秒。
当然,特殊时期,我们的阅卷考试可能会加班,若是一日阅卷10小时,那么一篇作文的时间是2.14分钟,即128.5秒。若是一日阅卷16小时,那么一篇作文的时间是3.43分钟,即不到206秒。
以上的数字都是不考虑阅卷老师们点眼药水、喝水、上厕所的时间。而且,媒体披露的280篇是最低的量,可见实际的时间更少。真希望媒体能够披露,这些辛苦的阅卷老师的工作时间具体是8个小时,还是10个、16个或其他,让我们能够了解老师的“辛苦程度”究竟如何。
也许,我们的阅卷老师是铁打的,一天24小时不用吃喝拉撒睡,都用在阅卷上了,那么一篇作文的时间也只有5.14分钟,即308.6秒。
过去,杨松霖常常以为招聘官看个简历仅仅20秒很残酷,很运气;今天看到“高考阅卷老师一日看280篇作文”的新闻,感觉年轻人的前程在他们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被“草菅”了。
虽然,大幅增加阅卷老师并不什么难事,但是现实我们无法改变太多,顶多是呼吁一下。不过,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参加高考的年轻人们把自己的字写得工整一点,卷面整洁一些,开好头、结好尾,料想就能技高一筹。要不就是参加国内一些高校举办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许“待遇”会好一些;或者,有条件的人直接选择用脚投票,换个地方考试升学。
同样,需要求职的年轻人,一定把自己的简历做得简洁一点、聚焦一点才能脱颖而出,才有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的面试;或者直接采用杨松霖在新书《轻松求职36招》中提出的创建与目标岗位决策者的关系并传递信息的求职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彻底脱逃自己的前程被“草菅”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