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这三个字在网络上的含金量很高;
初来价值中国,写了几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评论茅于轼:抵抗饥荒最有力的武器是自由。在两天之内,点击量有500多,而同时的辛苦写成的文章的点击只有个位数,从这点上来看,“茅于轼”这三个字的含金量非同凡响。
看来名气大,看来茅于轼的名气是很大的。
原来没有过多的关注茅于轼,知道他的论点很多是很有争议的。
看来研究研究他老人家的文章是有好处的。
茅于轼是茅于轼理论的当权者,对立面是茅于轼理论的反对派。
另:
能够不停的写文章抒发观点的人,自有一番心境,这样的心境使得人笔耕不辍。
在辩论的领域,不分老幼;
被批判是正常的现象,孔子他老人家就曾被我们曾经的时代批驳的体无完肤,何况现时代的学者。
所以,即便茅于轼先生被反驳,这些都是正常的。
人若已老,在岁月的流失中积淀了下很多的观点,这些观点也许是建立在想像的空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