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种网络营销的概念、理论、方法等也是层出不穷。例如现在风头正劲的微博营销,以及早已被大家所熟悉的SEO优化、博客营销、事件营销、病毒式营销、新闻营销等等。
对于各商家而言,互联网如同一座“金矿”。大家蜂拥而上,都希望在此收获更多的惊喜!于是各商家纷纷行动,将网络变成营销的实验地。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网民在经历各种网络营销武器的狂轰滥炸之后,似乎已经产生了“抗体”。 一些渐入俗套的网络营销手段已经再无法撩动网民“铁石般”的心了。
因此,许多商家开始转变思路,他们采取逆向思维,以与旧的逻辑方式或秩序完全相违背的方式来进行网络营销活动。
这种一反传统,始终强调创新,把改变格局的颠覆性创意运用到网络上往往会产生更佳的营销效果。
我们将这种新颖有效的营销方法称之为颠覆式网络营销。那么,在网上做好颠覆式营销有什么技巧呢?今天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对其进行详细的叙述,请看——
一、上海家化:电视剧植入广告的广告
如今,“植入性广告”在影视剧中可谓泛滥成灾。许多影视剧中的“植入性广告”也毫无新意,野蛮直白,令观众极其的反感。为了避免民愤,就连春晚的负责人也对外宣布2012龙年春晚将实现广告“零植入”。
不过,就在全国观众强烈声讨“广告植入”之际。上海家化却逆势而为,竟拍了一个“广告植入”极其明显的广告,并将其放到了网上,结果出人意料的是该广告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视频点击率过百万,转载上千次。
这个名为《咆哮私奔谍战剧》的视频,其内容是一个剧组在拍摄谍战剧的一个场景时,要在剧中“植入”上海家化的安家空调消毒剂广告。为了能使植入广告的效果更突出,导演几次要求编剧改剧本、加台词,并让演员重拍。最后,导演觉得还是不满意,自己亲自上阵,临时增加了一个角色。
虽然这个广告视频只有短短4分多钟,但其内容却精彩纷呈。除了一开始就向观众说明这就是一个有关“植入广告”话题的广告外。视频还非常巧妙的融合了咆哮体、私奔体、淘宝体以及谍战剧等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文化元素,使整个广告感觉轻松搞笑,却不显低俗。有网友甚至说:“我明明知道这就是一个广告,但我还是忍不住看了下去,而且一遍觉得还不过瘾,我都看了好几遍了!”
看到《咆哮私奔谍战剧》在网络上的火爆,上海家化很快又推出了同系列的姊妹版——“缉毒篇”,这则网络视频广告同样是以谍战剧、私奔体、咆哮体为视频基调,以家安空调消毒剂的产品特性传播为基础进行的创作。“缉毒篇”的网络广告视频投放网络后,同样也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点击观看人数也超过了百万。
面对“植入广告”这个敏感的词汇,许多商家都会选择避而不答。即使商家选择了在影视剧中“植入”广告,也会显得非常低调。不过,上海家化却反其道而行,从一开始就毫不忌讳的向观众点明,自己的广告视频就是一个有关“广告植入”的广告。
上海家化表面上看是在“找死”,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观众不仅不反感还觉得很喜欢。这种颠覆传统的逆向思维和做法确实让人佩服。当然,在具体的创作中,上海家化通过将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些网络文化进行了有机组合,使观众在观看视频时,不仅对视频情节产生深刻的印象,也牢牢的记住了安家空调消毒剂。
从上海家化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家在做网络营销时要尝试跳出原有的框限,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营销思维和创意,不能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颠覆式营销的实质是逆人们的习惯思维而行,引起人们好奇。但这些都只是表象,关键是最后要有好的创意和真实的产品才行。
二、盛大“该死”:欲扬先抑的学问
最近在网上有个叫《盛大“该死”》的帖子非常火,仅转发就有数千次。
一个帖子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网友的兴趣呢?当然,《盛大“该死”》这样极具煽动性的标题很容易引起网友的好奇,这算是一个原因。相信许多网友看到这个标题后都想看看这个盛大到底是如何“该死”的。
和网友预想的一样,这篇由网络知名评论人张书乐撰写的帖子一开始就对盛大进行了“炮轰”,指出盛大近年来放着“全民山寨”的大道不走,偏要逆行业大势,专走难走的创新之路。
像人家腾讯公司算得上“山寨”之王,如今也已成为互联网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可昔日风光无限的盛大公司到后来,原有的业务优势不断减弱,大多数的新业务依旧亏损着。最后,张书乐抛出了盛大“该死”的结论。
看到这里,网友们也都对盛大“该死”的危险处境深信不疑了。不过,在帖子里的“中国式创新悲哀”板块的最后,张书乐笔锋一转,又抛出“盛大真的该死,但现实中的盛大却活得挺滋润”的论调。
这个和前面完全相反的论调就让网友们迷惑不解了。不是说这个盛大真的“该死”了吗?怎么现在又说现实中的盛大还活得挺滋润呢?这立马又引起了网友的好奇,让网友们想进一步看个究竟。于是张书乐在帖子的后文中,通过“版权突围的盛大逆袭”和“单向输血VS血液循环”两个部分对盛大坚持独立创新,以盛大文学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文学版权资源,并借此向影视游戏等领域扩展而形成的环状产业链进行称赞。
帖子的最后,张书乐加了一句:“如果一切如此发展,届时互联网行业的众多同行又要暗地里咒骂一句——‘该死的盛大’。”
到了这里,网友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褒奖盛大的帖子。不过,看到这个帖子后,网友们都觉得这个张书乐说的有道理,而且帖子的内容设计也足够有创意,所以都纷纷进行转发!
仅仅一个帖子,通过欲扬先抑的策略,最终在网上被网友们纷纷观看和转发。可见,如果商家在做网络营销时,也采取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一定也能收到奇迹般的效果。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说,企业夸自己好,就如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消费者并不一定会买账。但如果哪个企业“自爆家丑”,公开承认自己产品的不足,或许消费者会更加关注。
同样的例子还有2008年“汶川”地震后网络上疯传的“封杀王老吉”帖子,就成功让王老吉的品牌度和产品销量呈几何式的剧增。以及必胜客“吃垮必胜客”的经典邮件营销,结果也是必胜客不但没被吃垮,反而因为人气大增而狠赚了一把。
三、“芙蓉姐姐”变形记:先出位再出名
如今在网络上每天都在出现各种新奇的人和物。网络上也流行一句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网络红人”。往日红遍网络的“犀利哥”、“凤姐”、“网络小胖”等也逐渐被网民淡忘掉,就连最近因在网上“炫富”而引发中国慈善地震的“郭美美”,也被一批新的网络红人的风头盖过。
似乎这就是网络红人的宿命,来得快走得也快。不过,最近再次出现在网络上的“芙蓉姐姐”似乎要打破网络上的这条“铁规”。
相信很多网友对“芙蓉姐姐”并不会陌生。从2003年开始,由网络拍客将其照片放到“水木年华”、“北大未名”等网站后,就迅速在网上爆红。从那以后,“芙蓉姐姐”就以她那经典的S造型和非人一般的自信和诳语“雷倒”了大批的网民。
在网民眼里,“芙蓉姐姐”和其他一些“网络红人”一样,只是供娱乐消遣、发泄愤恨的笑柄而已。人们都相信这个“跳梁小丑”最终会从这个不缺少新鲜的网络舞台上消失掉。
但恰恰和网友预想的的相反。最近,“芙蓉姐姐”在网络上再次现身。不过,这次回归和往常很不一样,“芙蓉姐姐”没有再摆起她那经典的S造型,没有再次口出狂言。而是拍起了写真,开起了演唱会,俨然一副大明星的架势。
此时的芙蓉姐姐也已成功瘦身,新推出的写真也不再令人反感,而是给人一种知性、优雅、迷人的感觉。一些主流媒体也开始大篇幅的对芙蓉姐姐进行正面报道。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芙蓉姐姐”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芙蓉姐姐”淡定自如,举止含蓄谦和,说话条理清晰,恰到好处。
网上对于“芙蓉姐姐”的整个舆论导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芙蓉姐姐”甚至被网友标榜成出身平庸,但靠自己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草根“励志女王”。
网络营销从实质上来讲,是借网络平台进行的商业炒作行为。而网络颠覆性营销就是要将这种商业炒作行为发挥到极致!但和一般的商业炒作行为最大的不同是,颠覆式营销除了要借助炒作行为积极“出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出名”,这里的“名”不是“恶名”,而是真正对企业有益的“正名”。
另外,一些商家在理解网络颠覆式营销时,很容易就想到了类似一些“网络红人”的炒作手法,觉得企业只要大胆“出位”就行。其实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网上出现的太多所谓的“红人”,最终都避免不了在网民的唾沫中淹没的命运。而从“芙蓉姐姐”的经历中,让我们明白,商业炒作的目的不是为了炒作而炒作,而是因为最终能真正实现持续有效的营销效果而炒作。
从上面列举的三个有关网络颠覆式营销的案例中,您是否有所启发呢?颠覆式营销属于商业炒作中的一种。但事实上,它对商业炒作的技巧要求会更高,颠覆式营销特别强调出奇制胜!它的实质是借用与人们习惯思维想违背等的表象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好奇。然后,再通过独特、新颖的创意方法或行为,让网友最终转变固有看法。从而使网友的心理预期得到普遍满足或超越。最终让网友对商家的品牌和产品印象深刻,并形成好感!
文章来源:单仁资讯实战商业智慧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