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园致家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们都极为重视,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精力上投入都十分巨大。然而,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的是,您在培养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优秀品格的培养。有了良好的常规基础,学习才能得到更好的升华!优秀的品格优雅的礼仪良好的习惯能带给人从容、自信与成功!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我们的“人之初育才园”就是以儒家教育为主,铸造孩子们结实牢固的做人根基,从而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他们的未来打造成功的第一台阶!
 
儒家文化融入幼儿教学,让孩子赢在人生的第一次起航!
为什么我园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以儒家教育为主,从小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呢?
1、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要错过孩子良好行为的最佳养成期。
世界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生命中最重要的时期,并非大学念书的阶段,而是在人生最早期,从出生到六岁,因为它是智力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且,不仅是智力,还有其它方面的心智潜能……”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5岁—6岁。如果错过这一时机,就像我们在织毛衣时丢掉了一针,即便是发现了,日后再补也总有补过的痕迹,毛衣丢掉一针可以拆掉重织,而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却难以重来。”“抓住了幼儿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健康、快乐、和谐的一生。”
我们抓住敏感期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孩子从小不培养好习惯,就必然形成坏习惯,坏习惯形成了,再改就很难。所以,品格礼仪教育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2、品格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更易于实施。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有些教育在家长那里就很难实施,而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权威性会远远大于父母,老师的话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孩子在群体生活中养成的行为习惯更具成效。诸如英语、识字、心算,还是钢琴、绘画都是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孩子未来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而良好的礼仪、品格却是人一生的基础,因此品格礼仪教育更适宜在幼儿园展开,越早越有益。
那么,这么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益处呢?
1、            可以储蓄孩子丰富的语言知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全面提高孩子各项潜能。   
语言具有一种储蓄的功能,从小接受的知识,一点一滴积累在脑海里,渐渐成为潜移默化的“常识”,运用时,便可以任意支取、对答如流。古人提倡的“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论语》、《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前后连贯,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包含有诸如天文、地理、历史、治国、修身、道德、伦理等丰富知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纷繁的文化杂烩中给我们孩子最好的、最纯的、最精的,帮助孩子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2、用经典滋润心田,让孩子从小接受圣贤的熏陶,继承传统的知礼、谦逊等美德,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孩子的内心懂得爱和感恩,从而拥有温文尔雅、纯净的气质。  
例如,融入了儒家经典精华的《弟子规》先教孩子懂孝敬父母,从细节上注意文明礼貌、尊重别人、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要成事,先做人。学会做人应该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要务。
3、有利于幼儿的独立性、专注力、自制力、秩序感、合作品质的培养,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
 
“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用花钱购买,却能透露一个人的身份。”教育孩子礼仪就是教孩子优雅地过一生。通过对幼儿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这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健康成长。所以,礼仪教育从“小”抓起至关重要。
 
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个样子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教育就不能算成功。
有位专家在谈及家庭教育问题时,曾写过这样一个公式:100+0=50。意思是:即使幼儿园教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如果没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也只能获得一半的教育实效。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要提高幼儿的素质,仅有启蒙之师父母的教育也是不行的,单靠幼儿园也是难以实现的,家长不能过分单一地依赖教师。幼儿纯洁得就像一张洁白的画纸,画笔和橡皮就共同掌握在老师和家长手里,怎样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应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家庭和幼儿园是天平的两大砝码,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缺一不可。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同方向、同步调,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阳光,才能使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得到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家庭和幼儿园是学前儿童呆的时间最长的场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孩子的成长是通过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建构,通过模仿和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因而孩子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家庭和幼儿园提供怎样的模仿行为,提供怎样的环境直接对孩子发生作用。如果两个作用力不往一个地方使,比如说我们幼儿园开展爱心活动或者老人节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孩子敬老,有孝心的品德,如果您老在孩子耳边唠叨,这个老不死的,或者当着孩子面跟孩子的爸爸说,你们家老爷子就是老顽固……我们的孩子能培养好吗?如果您每天早上9点起床,而要求孩子7点起床,你觉得有道理吗?比如我们幼儿园强调语言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有大量的语言学习,而在家庭里,你都很少给孩子买书,没时间跟孩子说话,不跟孩子一起看故事,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达不到预期。因此,无论是生活习惯的培养、社会品德的培养、语言智力的培养都需要家园共同努力。
 
家园共育如此重要,作为家长需要配合什么?
1、及时与老师沟通。方式可以面谈、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目的是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以调整家庭教育的方针方法。同时,家长应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优缺点、个性特征以及在家的表现,配合老师因材施教。
2、与幼儿沟通好。这也是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只有家长与幼儿沟通好了,幼儿听家长的话,家长才能顺利地完成需要配合老师的教育任务。
1)注意维护老师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崇高的,孩子年龄越小,其“向师性”就越明显。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疏忽的地方。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否则会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2)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放学回到家,家长要仔细观察其情绪变化,以此判断孩子在幼儿园的适应情况,并给予正面的引导。幼儿园每天都会学习新内容、发生新的事情,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都愿意向家长讲述和表演。家长要耐着性子倾听并鼓励孩子表演完整,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不同的优缺点。家长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切忌用别人孩子的优点来作为自己孩子缺点的参照,否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3)配合老师完成亲子教育内容,多参加幼儿在家进行的活动(注意家园要求保持一致)。包括与幼儿谈话、做美工(剪纸、、画画、粘帖等)、看图书、看动画片、亲子游戏、种植树木花草等。而上述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配合是是不可缺的重要环节。.这种参与,是一种亲子活动,它可以培养父母与子女的良好关系。亲子活动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互相谦让礼仪、平等合作意识等。
3、积极参加我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会议,定期参加我园组织的家长课堂,不断提高教育技能和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良好的环境就像无声的老师,引导着孩子向健康的方向成长和发展。而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孩子们密切相处的地方,单方面只有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都不能很好地养成幼儿常规,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希望家长们积极配合我们,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得快乐!玩得开心!
 
“人之初学前班”的办学宗旨和理念
办学宗旨:以儒家教育为主,让孩子们德智同行,成就优雅完美人生!
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文明修养的最好的自己!为每一个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思想品德教育、文化课教育、礼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