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7):寻找关山牧场
2012年8月13日,陕西宝鸡。
那天前往天水的路上,出宝鸡三十几公里,见路边有巨幅的“关山牧场”的广告牌。“牧场”二字引起我阵阵联想,蓝天白云蒙古包,草原骏马酥油茶。于是,决定回来的路上前往一游。在天水与老马说起,也说那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去处。
回来的时候从坪头下高速,宁夏用手机查了一下,到关山牧场四十七公里。我想,就算是山路,个把小时应该可以到达。那时候才十点多。
上坡下坡,左转右突,山路弯弯,不过路面还算平整。因为昨天的大雨,不时有滚石落在路面上。经过一个峡谷,山峰奇秀,峭壁陡直,河水狂奔。奇异的景致让人留恋,但我们被幻想中的美丽草原所吸引,没有停下。
一路上细雨蒙蒙。前行五六十公里,雨中有男男女女拎着大包小包走过,宁夏说前面可能有集市。我有些纳闷,集市应该是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地区的交易形式,这里离西安这样的大都市也就百把公里的样子,而且还属于宝鸡市的辖区,怎么会有集市?继续走,果然是一个集镇,那是宝鸡市陈仓区的香泉镇。那一天,正是赶集日。
问路的时候,感觉出了问题。原来以为只有四十几公里,可走了六十多公里了,不仅没有看到一点点草原的影子,人们还说很远很远,并且说路很难走很难走。既然来了,那就不要轻易放弃。已经走了六十几公里,回头已经不合算了。按照几位老乡的指点,朝着一个叫做“霞里”的地方走去。路越走越窄,而且水泥路变成了石子路,泥巴路。问路边的老乡,说到关山牧场确实只有这条路,越野车也进不去,只能走摩托车、拖拉机或者骑马。再到镇里一问,说倒是有别的路可以走,一是回去走张家川县,二是向前走到县功镇转弯。走县功镇要近一些,但也有一百五十公里。看来,今天无论如何也去不了啦,只能放弃。
已经十二点多,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我没有什么胃口,不是不饿,而是感觉吃不下去。镇子规模不大,只有很少几家店铺。倒是有两家面馆,门面很小,陈设简陋而很不整洁。路上到处都是垃圾,因为下雨,混合着牛马粪便的泥浆随着人们的步伐四处溅起。就在一个更加脏乱的垃圾堆不远处,居然还有一家卖小吃的,搭着个塑料棚,人们或坐或站,围着小桌吃着。用过的白瓷碗就堆在边上的泥浆地上,碗沿上红红一圈,不知是泥浆还是油迹。
镇政府对门,有一家“香泉饭店”,看起来还算体面,起码窗户上有玻璃,门匾上几个字还算清楚。可以想象,镇政府对面的饭店应该是镇政府开会聚餐或者宴请上级领导的首选饭店。以镇名命名的饭店,代表地方形象,自然是最高级的饭店。
大厅里摆了三四张桌子,每桌可以坐五六个人那种格局。进门左手一桌子人在吃饭喝酒,吃的是凉菜,喝的是啤酒。四个壮汉敞着胸,搓着泥,斜挎着腿,悠悠地傲慢地喝着,下巴扬着,眼睛斜着。陪酒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小媳妇儿和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小媳妇儿不时毕恭毕敬站起来敬酒,脸上是讪笑和媚笑。小孩也不时被撺掇着站起来敬酒,起先还有些战战兢兢,几番下来就有了一些江湖的豪爽劲儿了。看那架势,似乎是女人和小孩一家求人办事。
找老板要菜单点菜,老板说没菜单。我以为没说清楚再说一遍,老板说确实没菜单,想吃什么直接点。我说我也不知道你这里有什么你又能做什么啊。老板将我带进隔别雅间,指着一桌子凉菜说,这是为镇领导准备的,是我们这里最好的东西,你看看喜欢吃什么我就给你弄什么。看着那些东西我快饱了,还能喜欢吃什么。可是,豆豆和宁夏肯定饿了,再说,离开这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找到吃东西的地方。没办法,参照老板的建议,点了三个“最好吃”的。三盘凉菜,只有毛豆拼花生被吃了不少,最贵那一盘什么肉,颜色鲜艳艳,又泼了一层鲜艳艳红彤彤的辣椒油。那油的颜色让我想起地沟油,大家基本上没有下筷子。可这冷肉却是雅间桌子上最贵最好的一道菜。
正看着那盘冷肉聊天,一队衣着整洁得体,举止文明优雅的干部走进饭店。边上还在喝酒的敞胸男子起身弓腰敬烟,“镇长”、“书记”、“所长”地叫着。看来是镇里开大会,会后到这高级饭店就餐来了。这一行二十来人,既是小镇的头面人物,精英人物,也可能是周边数十里范围内最文明体面的人物了。有点不明白的是,隔壁雅间的两张桌子,每一张坐八个人就非常拥挤了,两张桌子如何坐下二十几个人。看他们鱼贯而入时那器宇轩昂的派头,相信饭店老板一定颇为自豪,我不禁为自己的挑剔而惭愧。可是,即使惭愧,还是吃不下那些东西。
可是总要吃点什么东西,于是找老板要主食。没有米饭没有米粉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油泼面。油泼面就油泼面吧,据说那还是当地的特色食品。老板问我要粗面还是细面时,我说要细面。十来分钟面才端上来。那时我才知道人们对粗细的理解会有如此大的差别。那被叫做细面的,只是比筷子稍微细一些而已。面前的油泼面基本上就是油辣子拌面,没有多少其他佐料。那红彤彤的油辣子让我一再想起地沟油。我真无法想象边上那位老者是如何将那一大碗面吞下去而且连一粒儿辣椒籽也不剩下的。实在吃不下去,只好放弃。
人没吃饱,总要让汽车吃饱,要不怎么回家。出门找加油站,从东头到西头,在从西头到东头,没有见到。一打听,香泉镇就没有加油站,只有加油铺。顺着老乡的指点,找到一个杂货铺样子的地方,门前墙上有纸牌子上写着“加油”两个字。果然有汽油,还是九十三号的。汽油论公斤卖,十一元一公斤,折合八块二一升。汽油称着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老板称量的时候,我发现那油是红色的,于是怀疑是否掺了从重庆火锅剩汤中提炼的地沟油。又一想,觉得不对。我们的地沟油不是被荷兰人买去炼制航空用油了吗?我的担心真是多余。
随后与加油铺老板聊了几句。老板说,香泉镇原来也有加油站的,经营不下去,关门了。说到这里,老板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为什么加油站经营不下去而加油铺却可以存活呢?“因为用机器加油,人们看不到油是这样加进去的,不知道加了多少,量够不够。因为看不到,人们就不相信。大家更愿意用称称着加油,因为这样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人们才放心。再说,没有加油站之前,人们就是这样加油的,大家习惯了。”天哪,这是什么观念!我无言以对。
我跟宁夏说,这里的人是不是很轴,很认死理?宁夏说,这里属于陇县,是陕西比较落后的地方。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我于是想起刚才饭店里女人和小孩儿给敞胸大汉们敬酒的场面,我把它想象成“你踢坏了我男人,总要给个说法”的翻版。
随后,又走了六十几公里山路才到达县功镇。那里才有加油站。
从早到晚找关山牧场,最后还是不知道关山牧场在什么地方。
虽然没有找到关山牧场,却遭遇了颇多有意思的事情。
嗨,这一天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