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逸枫:政府抢收土地财政房企抄底拿地


谢逸枫:政府抢收土地财政房企抄底拿地
 
   导语:2012年8月27日,国土部公布,上半年全国住宅用地供应量为4.72万公顷,仅完成了全年住房供地计划29.6%,下半年将敦促地方加快住宅用地土地供应的步伐,9月份或将迎来全国土地成交高峰。从8月下旬开始,各地推地节奏骤然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温州、武汉、石家庄、厦门等多个城市密集推地,所推出的土地数量之多、面积之大近几年来均不多见。8月27日下午,杭州市国土局一次性推出7宗土地,最终成交价合计54.38亿元;8月25日温州市召开房地产投资推介会,集中推出52宗地块共3220亩净地。此次推介的土地相当于过去几年温州市出让土地的总和。8月27日,北京推出11宗土地,9宗为住宅用地,预计可收获土地出让金70亿元以上。
 
   9月份各地纷纷增加了入市土地的供应量。此外,厦门将于9月7日公开出让17幅地块,其中以商服、办公土地为主。温州则在8月25日一次性推出52宗土地,土地面积共计3220亩,其中商服用地达到29宗,供应力度可谓前所未有。此外,杭州、武汉、石家庄等地均在上月底实现了大规模的土地交易。从今年5月以来,全国商品房整体成交旺盛,交易量回升给市场带来良好的预期,这也被认为是土地市场回温的主要原因。同时,为完成全年的土地供应计划,下半年往往也是土地供应的密集时段”。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进入今年楼市“金九银市”期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呈现“火爆”特征态势,土地出让金下滑趋势回升。一是土地市场“价量齐跌”转变“价量齐升”的局面。二是各地政府加快土地推地步伐,供地高峰一触即发。三是全国土地出让金逐渐上升趋势明显。四是房企拿地“谨慎”态度,转变“积极冒进”。五是商业土地供应不断上升,优质住宅土地供应增加。六是部分地方密集提前推地,甚至把明年土地拿到今年卖。譬如广州国际金融城地块。8月份一线城市总体住宅用地成交较少,二三线城市相对活跃。由于土地整体市场受供应影响较大,8月份住宅土地出让有所萎缩。目前大量城市的住宅用地可能都会在9月份以后进入市场,在市场相对稳定的三季度末及四季度,住宅土地市场会逐渐活跃。
 
   谢逸枫分析:“一方面市场回暖恢复了市场信心,同时,一些优质地块的入市也激发了房企热情。从部分地块不断走高的土地溢价率可见一斑。但总体来说,成交地价处于平稳,与前两年开发商非理性拿地不可同日而语。同时,随着宏观调控的持续施压,未来土地市场的走向还需进一步观察。而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部分地区土地供应面积减少,土地供应结构有所调整,供应方式有所变化,土地价格涨幅受到控制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控效应显现等影响。财政部的数据还显示,有近四成的省份未完成财政收入“双过半”的任务,由此导致许多地方财政吃紧。”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直言:“政府口袋没钱只能卖地,抢收土地财政。供地暴增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财政透支,土地财政吃紧。前8个月各地政府财政增长和房地产税费收入下降快速,土地财政收益严重下滑。二是上半年供地计划完成率低于40%,各地政府把宝压在下半年,作为完成今年土地供应计划确保明年供地指标最后希望。三是把握推地时机,争取土地创丰收。当前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土地市场复苏,房企拿地热情不断高涨,各地政府抓住时机“抢收土地财政”。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土地市场复苏,一线城市开始迫不及待地“抢收土地财政”。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在财税费收入下降和财政支出巨大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土地作为地方主要财源的重要性日益加剧。土地市场的火爆或将加剧地方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现阶段,土地收入和房地产税收收入占据地方财政收入的3成以上。同时,与房地产有关的多个上下游产业的景气程度,也随楼市的阴晴而变化。在未来数月土地交易可能出现短期火爆的同时,应警惕“土地财政”回潮,避免地方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产生过度依赖。显然,在当前土地制度未彻底改革前,财税体制下,现行汲税方式、分配比例以及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时效都远远不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许多地方的发展冲动,在官员政绩观的催化下,最终只能找到“土地生钱”这个出口。在现行制度下,地方政府支配土地使用权,等于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员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支配权。又由于政府官员任期的有限性,每一任官员都希望在自己任内多卖地,扩大财政收入。”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事实上,从上述城市近期掀起推地高潮,不难看出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初衷。其中,上海、厦门、温州等地新增供地均以商业、办公用地为主,这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土地价款,却不能从根本上增加住宅供应。此外,上述城市新增供地的出让方式,以“价高者得”的拍卖为主,甚少有土地采用考量综合能力的招标出让,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土地的成交价款。譬如在北京本月新增的27宗土地中,仅有5宗采用招标出让,其余均为拍卖出让。”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各地供地暴增背后就是“增加收入”,从前8个月土地供应计划和目前楼市现状看,今年土地供应计划很难完成,甚至完成率最多80%左右。一方面是房企拿地可支配的现金有限,今年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成本高及高负债率等高商品房库存量决定了房企拿地资金量。另外一方面是目前中国楼市处于调控关键期内,全面回暖有待观察。而外资撤离和销售回款压力巨大,影响到房企增加土地储备的预期。”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随着土地供应暴增,土地市场将出现四种情况,一是土地市场回暖,土地成交火热,刺激购房者入市信心。二是地价再次上扬,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三是土地市场火爆助推房价上涨,楼市回暖提前。四是惊现房企抢地高潮,高地价与高溢价的双高“地王”再现。毫无疑问,在地方政府降低拿门槛和调控微调及高品质地块冲击等房企积极拿地的态度下,将会出现更多“地王”。”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今年土地市场“金九银十”苗头已经在8月底出现,一是全国各地政府密集推地,土地供应高增。二是房企拿地热情十足,看好后市。三是前8月销售回款良好和楼市回暖明显,房企掀起土地储备高潮。四是房企已经准备好拿地资金,只等政府推出地块。五是土地调控执行度放松,拿地门槛下降,前8个月部分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上升。”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认为:“越调控越应该抢地,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楼市回暖预期和调控放松趋势及土地价格相对低的情况下,更应该积极买地。一方面是增加土地储备,延长房企开发周期,稳定楼市预期。另外一方面是竞争不激烈,拿地条件不苛刻,地价不高,可以节约拿地成本。三是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一旦楼市回暖和调控退出市场,地价必然重新上调,丧失买地最好时机。四是土地可增值,是抗通货膨胀最好的投资品。在非常时期,可以作为融资的抵押物,解决资金缺口。但是对于高负债和高库存及资金实力差等融资手段不多的房企,不可盲目冒进拿地,最好谨慎拿地,避免因拿地之后出现资金链问题。”

   美国格理集团房地产首席分析师、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进入下半年,大房企拿地表现尤为积极,在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后,加大土地储备扩张也尤为重要。尤其目前全国土地市场相比前两年波动较小,地价相对处于低位,大有抄底之趋势。同时由于调控后地方土地财政明显缩水,下半年地方政府推出优质地块的意愿也相对较高,这也促进了大型房企拿地的积极性。随着近两月以来住宅销量的持续回升,以及土地价格的小幅回落,开发商拿地热情再度被激发,龙头企业拿地节奏正在开始加快。”

   2012年9月4日,根据链家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进入推地高峰,9月土地市场提前进入成交高峰期.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一线城市2012年8月推地的面积超过800万平米,环比增长30%,创年内新高。不过1-8月份累计依然下降超过40%。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到了7月,全国很多城市的土地出让数据就出现了回暖,300个城市住宅类用地推出量,7月为1-7月单月最高值,而8月的推地量甚至达到了之前数月的总和。

   例如,进入8月,杭州主城区就迎来了一个土地出让的小高潮,杭州拱墅区、滨江区3宗土地出让价17.55亿元,其中拱墅区8月7日一地块出让时,开发商在经过25轮报价后,才由天阳置业7.9亿摘得这块6.6万方宅地,溢价率33.6%。7月31日刚刚在杭州城北拿了一块地之后,8月31日,万科又和香港侨德里投联合,以总价79487万元,楼面价7189元/平方米拿下位于江干科技园普福区块的杭政储17号宅地。其中北京目前已经挂牌的经营性地块合计有28块,随着开发商拿地积极性的提高,北京9月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有望突破200亿元;而上海9月份也将有至少22幅经营性用地(不包含动迁安置用地)出让,为年内月度经营性推地幅数之最,合计出让面积为73.6万平方米,累计起始出让金额便达到85亿元。

   9月北京土地市场有望迎来爆发。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信息,9月北京将入市交易的土地共计27宗,其中住宅用地14宗,相当于前8月成交的宅地数量总和。这批土地的入市有望缓解此前北京土地市场的冷淡局面。今年前8个月,北京仅成交土地95宗,成交土地总价款为244.6亿元,同比下降63.5%。其中,今年3月、5月和8月,北京住宅用地均出现“零成交”。无独有偶,上海也将在9月迎来今年最大的“推地潮”。

   据上海市国土局的信息,本月上海市将推出26幅经营性用地,其中包括6幅纯宅地,2幅商住综合用地,15幅商业、商办用地,以及3幅动迁房用地。上述土地的起始价就达101.04亿元。

   2012年9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透露,广州国际金融城将力争今年年底前首先推出一部分开发建设土地。2012年8月1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挂出公告,将于9月3日下午出让五宗地块,据广州国土房管局最新公告,原定于今日下午出让的商业地天河区广氮地区AT06070407地块因中止出让,其余4宗则按原计划于下午出让,其中,花都新华街商住地共4家企业报价。出让的四宗地块之中有两宗位于花都,其中,狮岭镇杨屋二村J11-SJ07地块面积13638(可建设用地面积10946)平方米,挂牌价2520元/平。

   位于新华街的宗地由商业地与居住用地组成,总面积28994平方米,挂牌起始价22028万,楼面均价3080元/平。两宗地均要求限套型与竞配建。另外两宗则分别位于番禺区和荔湾区。2012年8月7日广州市开发区挂牌出让开源大道以南SDK-D-3宅地,占地面积115671平方米。这一巨无霸宅地将于9月5日正式出让,叫价12.6亿。地块位于广州开发区长岭路以南,占地面积157152平方米,起始总价120065万元,楼面均价约3820元/平方米。公告显示,竞买时间从2012年9月21日9时至10月10日15时,现场竞价地址为广州开发区志诚大道302号融汇大厦1002室。

   2012年8月17日,广州市规划局邀请17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举行的座谈会上,还就该规划征询了意见和建议。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将在2012年12月底完成控规上报审批,为明年启动土地出让打下基础。广州国际金融城整体规划研究范围北起黄埔大道、中山大道,南至珠江,东至天河区界,西至华南快速干线,总面积7.5平方公里。起步区范围北至黄埔大道,南至珠江岸线,东至车陂路,西至科韵路,面积1.32平方公里。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规划局组织开展的广州国际金融城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已顺利完成,竞赛成果经专家评审会评定选出三套优胜方案。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业主单位将通过商务谈判的方式,从三个优胜方案中选定一个单位开展深化工作,负责将市委市政府的意见、主要职能部门的意见、11个方案的优点及特色进行整合和完善,形成一个综合的深化方案。并于11月底完成控规编制,12月底完成控规上报审批,以指导下一阶段金融城的土地出让工作的开展。在土地出让方面,国际金融城规划上有新的特色,将坚持“规划设计、拆迁安置和土地出让三统一”的工作思路,深入开展土地权属现状调研,运用出让单元规划、开发权转移、意向进驻企业参与式规划等全新规划理念,落实科学且可操作的拆迁安置和土地出让方案。这样,既解决好集体经济组织和城中村的城市化问题,又可迅速推进金融城开发建设用地的收储和出让。

   金融城开发建设用地出让将会获得怎样的收益呢?根据优胜的3号方案计划,国际金融城起步区1.3平方公里内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含地下商业60万平方米),平均毛容积率3.8。可出让用地33宗,共54栋塔楼,可出让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地上458万平方米,地下商业60万平方米),按区域综合楼面地价12000元/平方米计算,地上可出让面积总收益可达621.5亿元。国际金融城规划范围内有南方面粉厂、原绢麻厂、昊天化工厂、电池厂等等大大小小多家工厂,还有员村居住区、程界东村和西村、棠下新村、车陂村等居住区,如果进行拆迁,难度极大,而拆迁补偿也可能会是天价。

   2012年9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如桂日前主持召开了广州房地产企业座谈会,并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认真听取了企业的意见建议。广州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的各项楼市调控政策,防止房价大幅飙升。同时,政府也会采取积极的“暖企”措施,帮助房地产企业解决困难,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投资,加大楼市供应,促进经济发展。陈如桂介绍了广州未来几年的重点发展功能区域和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的思路,对房地产业面临的形势作了分析和评估,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今后无论在住房需求还是在土地供应方面,前景依然值得看好。座谈会上,还介绍了海珠生态城和广州国际金融城规划的最新进展。对于参与“两城”和广州南站地区等重点功能区的开发建设,不少房企更现场表达了浓厚的兴趣。陈如桂透露,广州国际金融城将力争今年年底前首先推出一部分开发建设土地。

   2012年9月3日,广州市国土局挂牌出让5宗地,其中3幅商业金融用地,1宗商住及1宗住宅用地。最终,除1号宗地天河区广氮AT06070407地块取消出让外,其余4幅地块中有3宗底价出让,一宗以溢价率38.64%出让,总成交价约为6.6亿元。此次出让的四宗地块分别为,2号宗地荔湾区旧龙溪路原芳村高尔夫球场AF030475地块、3号花都区狮岭镇洋屋二村J11-SJ07地块、4号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62号J11-SJ01地块、5号番禺区南村镇万博商业区地块之一。

   出让地块中,2号地块为商业金融用地、宗地面积2.08万平方米;3号地块为居住用地,宗地面积1.36万平方米;4号地块为商住混合用地,综合地面积2.89万平方米;5号地块为商业金融用地,宗地面积8314平方米。 其中,2号、3号、5号地块分别被广东邦华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家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熊文辉联合体,广州聚川投资有限公司以底价拿下。2号、3号、5号地块的底价分别为1.1674亿、7724万元、1.6075亿元。另外起价约为2.2亿元的4号地块,即花都区新华街建设北路162号J11-SJ01地块则被广州市广都房地产有限公司、熊文辉联合体,以溢价率38.64%、成交价3.05亿元竞得。

   2012年9月4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3203宗,推出面积1149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23%;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971宗,推出面积403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7%,同比减少16%。供应情况:8月土地供应继续低位运行,供地量低于去年同期。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3203宗,推出面积11490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2%,同比减少23%;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971宗,推出面积4035万平方米,环比减少7%,同比减少16%。成交情况:本月开发商对优质地块拿地意愿增强,但总体仍持谨慎态度,入市积极性不高。8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2219宗,成交面积856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6%,同比减少29%。

   2012年9月4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1-8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单月推出量均低于去年同期,7、8月供应量优于上半年各单月水平,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推地量将迎来高峰期。1-8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单月成交量仅2月高于去年同期,8月住宅类用地成交低迷,为下半年以来交易量最少的单月,少数热点地块成交难改市场整体冷清局。1-8月,全国300个城市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除3、4月外均低于去年同期,近期开发商频频在重点城市拿地,楼面价水平较上半年有所升高。

   2012年9月3日,根据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54个典型城市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262416套,较7月的278162套环比下降5.7%,但仍是年内第二高的成交量。各大城市涨跌各现,在一线城市中,北京8月新建住宅签约14525套,环比7月份的11959套上涨了21.5%,深圳8月全市住宅成交3751套,环比上涨14.15%,上海、广州则有所下滑。二线城市中,天津8月新建商品住宅共成交8683套,环比增加9.88%;苏州成交13914套,环比增加25.62%。而武汉、南京、青岛、厦门等城市的新房成交在8月份均出现了环比下跌的情况。

   2012年8月1日,北京中原市场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13个主要城市一扭前半年的土地市场颓势,获得土地出让金335.5亿,上涨6%。7月份,北京、天津、杭州、长春和苏州等城市的土地市场收得盆满钵满。北京出让金高达93.6亿元,相比6月份增长9倍多,杭州12.5亿元,环比增长了670%。而即便是环比下降的上海,也有出地出让金51亿元,不是小数目。不过,因为其他城市的出让金下调,13个主要城市在7月的土地出让金的总体仅环比上涨6%,但却一举扭转了上半年整个土地市场的颓势。

   2012年9月4日,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2年8月,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沈阳、武汉的全国10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场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2858万平米,环比上涨30%,土地出让金为409亿元,环比上涨14.4%。根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10个主要城市住宅用地成交46块,环比下降16%,建设用地面积为633公顷,环比下降27%。住宅总成交量受到土地供应的影响,出现小幅的回落,8月成交平均楼面价为2650元/平米,环比下降11%;土地出让金为168亿元,环比下降36%。

   2012年9月4日,中原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主要13个重点城市前8个月土地出让金合计为2473.5亿,较2011年同期的4076亿下降39.3%,特别是一线城市,前8个月土地收入均出现了明显的减少,其中北京土地出让金跌幅最大,超过了63.5%。深圳的跌幅为60.8%,上海、广州的土地收入也较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以上。北京中原市场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国13个主要城市一扭前半年的土地市场颓势,获得土地出让金335.5亿元,环比上涨6%。7月,北京、天津、杭州、长春和苏州等城市的土地市场也收入颇丰,一改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的冷清局面。

   2012年8月1日,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显示,7月北京共成交16宗土地,获得土地出让金共93.61亿元,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土地收入新高,环比增长9倍,其中宅地6宗,出让金达75.17亿元,占比八成。杭州7月土地收入达12.5亿元,环比增长了670%。而即便是环比下降的上海,也有土地出让金51亿元。由于上半年土地市场的清淡,前7月,13个主要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合计为1946.3亿元,同比下调44%,在主要的13个城市中无一上涨,其中北京等7个城市下调幅度超过四成。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房企购地面积17543万平方米,同比降19.9%。而2012年上半年商品房潜在存销比为1.7,低于2011年,预计2012年末的潜在存销比将持续下行,约为1.6。2012年8月25日,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24日,8月份全国22城市共计推出土地2545宗,共计面积约931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10%,其中住宅用地1680万平方米,商业用地1194万平方米。

   2012年9月4日,根据链家地产统计数据显示,8月万科、龙湖、中海、金地四家大型房企拿地金额合计121.44亿,环比7月上涨了4.85%。其中龙湖和万科成为8月房企购地的焦点。8月份正是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大幅推出优质地块吸引了房企的大幅拿地。另外有统计数据显示,7月至今,万科、龙湖、中海以及保利这4大房企共拿地19次,总计拿地支出金额达200多亿元,占去年这四家标杆房企总拿地金额463.3亿元的4成多。

   中海、保利、绿城、龙湖分别在天津、济南、上海、大连等城市新增土地储备。统计数据显示,近两个月,万科、保利、恒大、龙湖、融创、绿地等房企拿地47块,总土地出让金125亿元。万科仅6月即花费21亿元新增权益土地储备71.7万平方米。此外,一些民营房企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也令业内瞠目,楼市调控令开发商出现分化,资金实力强的企业拿地积极性相对更高,但大部分开发商受去年楼市量价齐跌的拖累,因资金不足而拿地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