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中桂:安康当代书法简论
安康地处秦楚文化交汇之地,这里开邑久远,积淀殷实,历代有志书道之士在三千里汉江养育下,以他们的天资灵性和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热爱,一代代传递着希望到达书法艺术巅峰的理想薪火。他们读史临贴,传道后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安康书法现象,在省内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安康书法属自乐型群文活动,热衷写字的爱好者们在老一辈书法家郝吾真、白聿修、张友松、牛希渊、顾元伯、陈泽秦、刘旸光、苏
活跃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安康书坛的
张友松、牛希渊都是活跃在六七十年代的安康书家,张友松是安康清末书家张紫樵之子,他禀承家学,善八分隶书,所作隶书端庄静穆,整洁妍美,当时政治运动频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全省和全国书坛产生一定影响的要算安康籍书
他是我省书法家协会筹备工作者之一,担任过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参加过全国一、二届书展。他独具个性的行书和隶书影响着陕西当代书坛,对我省书法创作和书家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先生生前虽居西安,但对故乡的书法事业十分关心,每闻安康书法有活动开展的消息,总要寄来诗作或贺信以表祝贺,他关注安康中青年书家的成长,与他们建立起深厚的忘年之交,只要登门求教,总是热情接待,促膝畅谈,不吝赐教,他那风趣幽默的谈吐给人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象,他以自己丰盈的学识修养、出众的书法才情、淡然处世的人格魅力,为人们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2007年10月,具有远见卓识的安康学院在陕西省书法家协会
对安康当代中青年书家影响最大的还有
出生于石泉县的
这期间白河朱必达的魏书、旬阳廖高冈的行书、安康韩正楷的颜楷、汉阴沈兰华的行楷、石泉李守安的篆隶、宁陕孟国海的小楷、紫阳邱子杰的楷书、岚皋卢树立的行楷、镇坪彭兴礼行书、平利蔡伟的行草均在当地形成一定社会影响。
1983年,由张枫等人发起成立了安康地区首家群众性县级书法组织———香溪书社。经有关部门审批,于同年4月27日在香溪洞召开了成立大会,第一任社长为刘金林,万安录任副社长,张枫任副社长兼秘书长,社员涵概了安康县至市级各部门及社会书法爱好者50多人。成立大会收到了陈泽秦、刘自椟、修军、吴三大、张兴斌等省内外知名书法家恭贺作品50多件。
1988年,安康地区文联诞生,翌年8月,安康地区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马福全任主席,李遵良、孟国海任副主席,张枫任秘书长,从此,安康书法由自发性群文活动步入有组织领导的发展轨道。协会成立后,相继举办了安康地区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一届、二届、三届展览和川、陕、鄂毗邻地市书法作品联展。随着地区书协的成立,旬阳、汉阴、紫阳、平利、岚皋等县也先后成立了书法组织,广大书法爱好热情高涨,各地书法活动开展频繁,形成了安康当代书法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伴随书法组织的成立和书法活动的蓬勃开展,这一时期,书法家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刘旸光、田尔斯、张枫、李大斌等书家的理论文章在有关报刊上刊发,引起了安康书坛关注。
早知名于安康书坛的马福全,善画山水花鸟,兼作书法,早期对西安书家段绍嘉魏体发生极大兴趣,心追手摹,几可乱真,后学张大千、何海霞行书,作品结体妍美,行笔流畅,章法韵律,兼有画意。作品参加省内外书展,多为行家看重。张枫属地道的喝汉江水长大的安康中年书家,青少年时代有幸得安康雅士刘寅初、
时任安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马昌琪,热爱书法四十年不改初衷,他工作之余临池不辍,所写隶书有《乙瑛》、《史晨》风貌,兼善行草,其书结字奇险,行笔干练流便,自成风格。他一反书法创作内容多写古诗文的传统作法,在他的作品中多见书写的是他自己创作的现代白话诗歌,内容通俗朴实,读来朗朗上口,为大众所称道。
在安康当代书家群体中,程安、邢中桂的书法也各具特色。程安深晓魏碑个味,用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以极节省的字数为观赏者建构出一个疏朗简约、虚幻飘渺的空灵世界。“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2〕。所以那充满着禅道意蕴的空灵世界是程安所追求的人格境界最好的阐释。邢中桂的书法也从魏碑中来,摹清人意趣,属赵之谦金农一路,用笔力求稳健,自然变化尽在法度之中。近年来,他们的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展览,被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田尔斯学吴丈蜀;李大斌师米襄阳;李启良魏意行书透脱出的文人气;章长青摹黄宾虹题画诗款书法颇有心得;李春庆行草有王铎味;张兴运隶书烂漫多姿;张利宝小楷有晋人之趣,他们的作品个性鲜明,得到了社会好评,另有任玉侠、李昌玉、杨克、王晓琪、王保、荆庆荣、马福刚、杜勤印、赵书鼎、赵宏勋、蒋典军、刘子文、张铭轩、张正生、沈勇、马西冰、毛文凯等,他们或行楷、或行草、或隶或篆、或制印,皆取法古人,自出机抒,也各有千秋。
2000年,以郑颉为主席的安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成立,带动了一批青年书法爱好者加入到当代安康书法队伍中来,为安康当代书法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年书家们在全国智性书派,流行书风的影响下,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敏捷度和开拓精神,在当代安康书坛上刮起了一阵旋风。他们另辟蹊径,避开人们熟知的晋唐法书经典,从过去不被人们所重的古人写经残片、汉简帛书、尺牍信扎中汲取营养,使他们的作品活泼清新而具现代形式美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青年书家郑颉以他出众的聪明才气一向被人们所看好,他能书画、善篆刻,行草以汉魏碑刻为基调,揉以汉简尺牍,随意变化,以情入书,富于节奏感,充满灵动之气,具有自然超迈而不失法度的线条形式美感。其隶篆书体,自出机抒,雅拙朴茂,奔放不羁,有汉简风韵和清人意趣。用笔洁净洗炼。形成萧散简远的艺术效果,篆刻旋追秦汉古玺,时窥当代名家,广采博取,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时代美感。近年郑颉书画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展览和西冷印社举办的全国书展,篆刻收入北京京华印社《全国篆刻家提名作品集》受到专家好评。
另外,梁未冬亦属安康当代篆刻后起之秀,他勤奋善思,师从秦汉古玺,融会贯通,其印构思奇巧,开合有度,印式多样。喜用汉、宋古砖为之,印面古朴粗犷,颇有新意,渗透着汉水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神韵,具有较强的篆刻语言和独特的审美价值。2000年梁未冬的砖刻作品《安康八景》入选陕西省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并选入作品集,2006年他的篆刻新作参加了西冷印社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作品被选入作品集。郑颉和梁未冬的作品代表安康当代篆刻首次在省外亮相,为安康书坛争得了荣誉。
2006年5月,安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举办了“安康首届篆刻艺术展”,并有《安康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问世,同时,“陕西省第二届篆刻艺术研讨会”在安康召开,我省全国知名篆刻家赵熊、宋国琦、唐泽平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并对安康青年书法家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纵观安康当代书法发展历程,这里的儿女在汉江的哺育下,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全国一样,安康当代书法组织比美术、音乐、作家等协会晚成立30多年,安康书法是大众自发的,她发端于民间,服务于大众。社会公共环境,百姓私人住宅,商店招牌,店面匾额,广告招贴给安康书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生存空间,造就了一批当代书家。这些书家以各自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为安康当代书法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盛世方有书运昌,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安康学院
更值得注意的是,安康当代书法成就与安康当代小说、戏剧相比,显得暗淡薄弱得多,几十年来,安康书家仅乐于在狭窄的家门口搏得一些小名,这种自闭状态下的书家们自视甚高,洋洋自得,人们忽略了或者并不看中,自己所肩负的加强对外交流提高自身水平,让安康书法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的历史责任。站在全省的角度看,安康的书法是不惹眼的,迄今为止还没有在高规格的国家级书展上露过面,足以说明我们的书法质量与外地书法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目标尚未达到,我们仍须努力!
可喜的是,安康当代书法队伍庞大,热情甚高,书法生存的土壤肥沃,亦有汉代王戒、现代尹默等先贤巨将作前导,只期盼一个具有深厚的学养和博大气慨的领军人物率领众人,高瞻远瞩,实事求是,弃门户之见,精诚团结,求同存异,兼融并蓄,认贤为能,把安康当代书法创作水平推向历史的新高度当作毕生的事业来做,那个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盛况就会出现,安康的书法是大有希望的。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乞教方家。
参考文献:
〔1〕 张枫:安康书法篆刻家介绍《安康日报》
〔2〕 宗白华:论艺术的空灵《美学漫步》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