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上海的一位同事在自己的QQ签名写了句“一生俯首拜阳明”那是第一次听到阳明两字,第二次是电视剧里蒋老退守台湾后提到的他和毛的共同导师王阳明先生,并以他命名的台湾阳明山、阳明大学,稻盛和夫的《活法》里提到的王阳明,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便对阳明老先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追本逐源《王阳明传》、《传习录》。王阳明乃何许人也?中国历史上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真三不朽有几人?大多数人的共识只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阳明先生,曾国番只能算半个。
然而,有一件事,困惑不解。王阳明死后数百年,影响巨大、世人敬仰,一直是后人推崇备至的伟大历史人物。近邻日本西乡隆盛、东乡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阳明”甚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受阳明老先生的思想影响;近代中国从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陈独秀,以及毛泽东,蒋介石、他们对王阳明先生,均十分敬佩。如,梁启超先生便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陈独秀也写下《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一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因受 “知行合一 ”学说影响,毅然改名陶行知,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阳明的崇拜者,著有《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和《王阳明礼赞》等文。
毛泽东的很多思想也同王阳明比较接近。他年轻时曾服膺王阳明,原本典出王阳明。可是,1949年以后,王阳明的光环,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的很多人,不知王阳明为何人?阳明有何思想?。
王阳明从天上摔到地上,原因何在?其一、王阳明思想的唯心主义色彩。王阳明创阳明学派,虽说曾有反对者,但大抵都是在学术范围内的讨论。比如,《王守仁传》就说王阳明 “事不师古,言不称师,欲立异以为高。”也有权臣(包括后来的名相张居正先生),将阳明学说当做 “邪说 ”,也只是说说而已。然而,建国之后,阳明学说被界定为主观唯心主议的学说,完全纳入了政治范畴,这就注定了该学说最终被无情批判的地位。
所谓的唯心主义问题,一直是半个世纪来批判王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天朝一直以所谓的阶级分析观点,按照两条路线斗争的立场,以唯心和唯物的标准,划分历史人物和思想。这种方式,是简单化的做法。凡是唯物的都是好的,凡是唯心的都是坏的,因此,像王阳明这样的大思想家,尽管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却也一巴掌被打倒了。我对哲学,虽说兴趣,但存有敬畏之心,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比如,“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明便是天理”等等,都是做人的大道理,又何错之有呢?可悲的是,我们的头脑里,缺少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以及毛后来的‘凡是敌人赞成的,我们必须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必须赞成’,但是这样一来,你所认识的真理,已经带有既定意图的浓厚色彩了。
其二,王阳明曾经镇压农民起义。因此,王阳明一直被认为是“刽子手”。读《王守仁传》,我们可以发现,王阳明的军事才能,除了平息宁王叛乱之外,他的军事斗争的对象都是造反的农民或者边民。建国以来,我们的历史评价之中,也有一条简单的划分原则,凡是“农民革命”,都是好的,凡是镇压民农运动的,都是坏的。于是,我们看到,当年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也杀人如麻,但他们是农民革命者,其罪过也一笔勾销了,但是,王阳明杀人,却被记下深深的一笔。尽管,他是奉命平乱,却被定性为阶段的属性和人格污点。其实,王阳明在处理农民暴动问题的时候,还是十分注重策略的,尽量不杀或者少杀,并努力解决善后问题,仍是他的一贯主张。人的功绩,是存乎民众之中的。王阳明的口碑,历来不错。
其三,蒋介石大力推崇王阳明。老蒋一直被定性为“人民公敌”。这个人,居然一生推崇王阳明,因此,王阳明也就注定没有好的名声了。这也符合“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基本价值判断。按当时的推测,蒋介石崇拜王阳明,就是要学习王阳明镇压农民革命的手段和方法,并消灭所谓的“那个谁”;他到台湾后更加专注学习王阳明理论,其根本目的也是“灭那个谁”。
知行合一,我心光明!谨以此文感谢从阳明先生身上收获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