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解读


  从商务本质来看互联网,无非两个基础环节:

 
  其一、通过一个价值点获得浏览量 (最成功莫过于腾讯的QQ,风头正盛的微信);
  其二、将流量通过价值点变现 ( 例如大淘宝将无数流量通过电商平台变现);
 
  至今为止淘宝在这两个基础点上做得如何?
  从流量变现这个环节上来说,已经是举世瞩目,但第一个环节上不得不说,一直是淘宝心中的痛。
 
  且看淘宝在涉及这个环节上的努力:
 
 
  1、淘宝旺旺: 
 
  给淘宝旺旺的定位一直是为交易用户提供的即使沟通工具,宗师马云非常清楚,只能这样定位也只能这样对外宣传。
  这个定位目前来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也仅限如此---
 
  06年的时候腾讯某些童鞋是非常担心旺旺对QQ的威胁的,但还是这话泯灭了忧虑:
 
  没有明确的淘宝购物意图,谁登录淘宝旺旺? ----嗯嗯,只有卖家。
 
  这决定了旺旺只能是为已经成为淘宝用户的网民提供方便,而达不到为淘宝带来新用户,或者说无法带来的新的浏览量。
 
  2、阿里妈妈广告平台诞生的前世今生
 
  -----为淘宝低成本获取流量立下赫赫战功,甚至是淘宝盈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疑阿里妈妈的策划和最终成功实施是淘宝得以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早年,淘宝刚刚诞生,以免费为突破口正面与财大气粗的易趣(美国易贝收购)挑战,曾经历过一场极为严峻的广告封杀与突围的大战。这场战争中易趣凭借其资金实力和历年各大门户网站的关系,要求但凡投放易趣广告的网站不得同时投放淘宝的引流广告。淘宝后来经过吸纳中小网站联盟,采用农村保卫城市的战术才突破重重包围,直到成功获得美国搜狐的投资支持(国内称阿里收购中国搜狐)取得了正面挑战易趣的广告封杀的资金实力后才告一段落。
 
  此阶段后,中小网站联盟和淘宝的合作似乎在淘宝突出重围后削弱很多,本人没有去求证过,推测应该是个事实。原因很简单,在小网站投放广告确实给当时不是这么强大的淘宝一些负面的形象影响。而电子商务平台恰恰是需要给用户足够信任感的网站形象。
 
  这个段经历无疑在淘宝高层眼里印象深刻。06年下半年,淘宝的内部良性循环已经建立,客观上非常需要更多的流量支撑,且在突破易趣广告封杀大规模向国内各大门户网站购买广告的高额支出客观上推动了淘宝高层对互联网如何获取低成本流量资源进行了深刻思索。而其结果就是07年阿里妈妈的推出。
 
  阿里妈妈无疑非常成功,对淘宝发展的意义超乎寻常,不但大大降低了淘宝对外收购流量的成本,
  甚至在淘宝内部对直通车等卖家付费流量系统的支撑下成为淘宝盈利的工具。
  同时阿里妈妈必然的并入了大淘宝。
 
  时间来到11年下半年,如果细心观察的网民一定会发现,只要是国内用户能上网站,几乎都能看到淘宝的广告。然而淘宝需要更多更多的流量,而且淘宝从投放传统媒体的广告从线下获取资源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滞,这又是一次流量瓶颈,阿里妈妈建立的广告联盟体系的天花板已经近在咫尺。
 
  新增流量不足,而成交量仍然需要放大,那么很简单,淘宝整个平台开始强化珍贵的新流量效益,那就是用户购买回头率,新用户进来要花钱,而回头用户不用花钱,于是不论淘宝还是天猫开始强调服务,强调然而到了12年,淘宝再次迎来辉煌的双11,可是新增流量红利已经到达了天花板,而品质。这是用户回头的关键原因,如果有卖家读者,一定会想起淘宝的金牌卖家等等一系列大动作的推出。
 
 
 
  如何获得免费的流量?
 
 
  流量啊流量-----互联网战争里的石油,淘宝依旧没有掌控这个互联网的至高点,依旧被动。
 
  淘宝很清楚,即便是阿里妈妈广告平台的成功,依旧没有解决赢得免费的流量,而腾讯则是这关键环节上世界级的佼佼者。而且现在是,在看得到的未来里依旧是。
 
  淘宝如何面对后需的流量需求? 再者,12年互联网风云变换,微博的商务化数据,社区性电商网站的兴起。但是12年似乎给淘宝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机会点,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于是即便连很多淘宝内部人员都不清楚,为什么宗师马云如此的看重无线事业部和数据业务部的原因
 
  其一、无线事业部目前看起来是一个最有可能给淘宝体系带来免费流量的关键性部门。
  其二、数据部正是流量变现效率的关键点,或者按电商内部的词汇叫转化率的关键部门。
 
  很可惜,淘宝虽然能够收购陌陌,但微信仍旧是腾讯的。
  但从数据的角度说,淘宝的优势确实得天独厚,就连国家统计局都望尘莫及。其含金量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国际机密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