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做你擅长才有好的绩效——体悟德鲁克之一百零四


 

 

 

作者:@杨柳君上海

 

   

欢迎关注杨柳君的微信公众号,查找公众号“杨柳君”,或公众微信号“yangliuj021”加关注。公众号定期为您奉上杨柳君系列原创文章。

 

 

我们都说人的潜力是巨大的,那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最大限度的开发了自身潜力后,即可胜任世界上任何的工作呢?

亦即意味着,在企业中作为上司的我们,怀有对下属满腔的爱,肩负着培养下属的责任,因此,我们便不遗余力的鼓励他们、鞭策他们,充分挖掘每位下属的潜力,直到让鸭子学会飞翔?

 

 

是这样吗?

只要你够努力,你便可以做好任何一件事?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吧。

 

 

很小的时候,我觉察到我的体力不是很强,读书时体育课上的长跑训练,开学前的军训,所有需要耗费体力的活动,对我来说都是沉重的包袱,能逃就逃。

体力之所以不强,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我是双胞胎,与我同日生的还有一个胞兄,我俩来到这个世界上前后只相距20分钟。

在我母亲那个年代物资还相对匮乏,估计她老人家生养我们时也没吃到太多有营养的食品。

于是胞兄出生后身体一直很弱,我身体倒是不错,却常感自己相对同龄人来说体力还是差一些。

 

 

也因此,在母亲的敦促下,我养成了不错的生活习惯。

早睡早起,坚持锻炼身体。

今天看来,母亲在我幼年时对我的这些敦促,除了帮我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的身体很健康以外,还“意外”的磨炼了我的意志力。

 

 

长大了些,我稍有磕碰身体便会青紫,母亲便带我去见了医生,回家后母亲告诉我,医生说我不适合高强度的户外活动,生活一定要保持规律。

见了医生没多久,父母便商议送我去学琴,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学琴的孩子远不像今天这么多,一所学校几千人,可能也就一两个。

在父母的坚持下,这一学就是十多年。

父母本是希望我走音乐这条路的,运气好的话弄个什么乐团首席之类的。

    可惜练琴一直都非我所愿,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才坚持了那么多年,最终我并未走上音乐的道路,还是令父母多少有些失望。(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因为幼年体弱,父母送我去学琴,于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便少了与小朋友们一起在外疯玩的记忆。

在父母的敦促下,我童年的时间都被读书、练琴,练琴、读书填满了,总之,我只能乖乖的待在家里。

正好这也符合了医生对母亲的嘱咐。

 

 

可终究练琴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尽管父母要求严格,我的琴艺当年从非常专业的角度来讲,一直都谈不上非常出类拔萃。

这让父母多少有些失望,幸好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家长会上常是老师嘴里表扬的对象,父母便也没再多责怪我。

小时候每被父母催促练琴时,我常想,“如果今天不用我练琴的话,我宁愿多做几个小时的功课”,而且绝对是兴高采烈。

 

 

童年和少年时期,练琴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显然长期枯燥的练琴磨炼了我的意志力,但也让我少了很多与小伙伴玩耍的快乐,也失去了很多做功课的时间。

后来参加工作多年了,我还在想,如果小时候父母不逼我花那么多时间练琴,多留给我些时间复习功课,以我的成绩,轻松的考取一流名校应该不在话下。

好在多年练琴的经历扎扎实实的磨炼了我的意志力,以至于对我而言,“坚持”向来都不是一件难事,更何况长年音乐的熏陶更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大学毕业后,我终于不再“听话”,开始追随我心,哪怕为此与父母产生巨大的分歧。

也因为有这段亲身经历,在我担任管理者了后,我一直都很乐意花时间与部属探讨“你的长处是什么,你的兴趣在哪里,你能胜任什么岗位,你渴望在哪个领域做出成绩。”

尽管有时部属也说不清他喜欢什么,他的长处是什么,我也会通过日常的观察,把他们调整到适合的岗位。

 

 

对此,德鲁克有这样的观点,

“如果某个人在某一工作岗位上未能取得好的绩效,那么它所能表明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管理当局对他的工作安排不当。”

“如果一个人以前有很好的绩效表现而现在却未能有所成就,那就标志着要对这个人和这项职务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且,有时问题可能并不在于人,而在于职务本身。”

 

 

我想,对于生活,对于工作都是这个理。

 

 

 

 

 

作者:@杨柳君上海。

欢迎关注杨柳君新浪、腾讯微博,互动交流欢迎@杨柳君上海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