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不变原理:社科物质规律化数量技术化的根基
——“虚物质论&531系统理论”面世
广东南海发电A厂高级工程师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金小明
概 要:这是打破现行学科划分,立足于自然科学而总揽社会(管理)科学的创新学说,属软科学。自从能量“O”态点爆破后,宇宙由纯能量时代进入了“广义物质和力、运动、时间、空间、方向”五大构素时代。五构素中现只剩下“方向”领域尚未涉及。“虚物质论&531系统理论”(以下简称“虚&531”)重大创见专论“方向”,并以新发现的“方向不变原理”和“531系统理论”破解了时空社会密码;开辟了“531”服务全人类的“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
关键词:宇宙五构素 虚物质与方向不变 531系统理论 定型社会科学
人们已注意到物质、生命、宇宙起源以及量子力学同相对论兼容统一等问题尚未解决。而对社科至少落后于自科四百年这一事实、社科的突破口在于研究虚物质规律等没有清楚的认识,以致处理各种社会、经济问题时仍停留在低层次的“象腿、象鼻”式摸索上。事实上,(时空)社会管理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且不亚于物质、生命、宇宙三大起源、尤为迫切的重大课题!或许是历史的必然,与基因草图破解“生命天书”几乎同期,“方向不变原理”之理论成果----《虚&531》亦经十几年的探究而大体告成。这一体系以虚物质规律化、数量化来定型社会科学,完成了对空间社会的大解码,开启了按工程数理方法设计计算社会经济管理的新时代,结束了“瞎子摸象”的过去;对于全球哲学发展,推动传统文化根本转型,构建现代文化、精神或主体文化模式提供了物质规律基础。
宇宙构成新说与方向构素
1. 宇宙五构素理论
犹如大家所说“我们都是父母所生”一样,我们也常说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其实这不准确,虽反映了眼前事实却掩盖了人类及物质产生之渊源,因为宇宙自始至终都不曾由纯物质构成,而能量、物质及五构素组成世界也只不过是宇宙的发展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个人系父母所生之说虽对犹错,因为父母的父母是谁呢?如此就人类追宗溯祖必然追到生命起源和有机物产生,直到宇宙五构素及其宇宙起源……。结合现代宇宙学的观点研究,可以说我们的宇宙起源于无形状、无体积、零时空、无质量而能量极大的“O”态平衡体而不是物质。“O”在算术中表示常规的“空无”概念,但其广义概念实质上是基准点、参照系、平衡对称体、能量与物质的存在形式等等。其实“O”态平衡体就是指物质的稳定存在形式;同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反应平衡”一样,从一个“O”态体到另一个 “O”态体之间正是“+、-”物质粒子的分解和重组的动态过程,即旧物体湮灭而新物体产生。大家知道,任何等量的二个正负数量概念相加为0,反之“O”态分化出等量的“+、-”物质、携力粒子也应成立。根据爱因斯坦公式E=MC2 ,能量、温度极大的“O”态体大爆炸后其能量以高温辐射出自旋为1/2、3/2基本物质粒子及其反粒子对和自旋为0、1、2携带力粒子对;紧接着所有粒子间都发生碰撞而实现着能量与物质的守恒、转化,如当光子能量E大于一个电子或正电子质量中“静止能量”MC2 时,则二个光子在直接碰撞中会产生一电子和正电子。为了加深理解宇宙构素的形成,现更换一个解释角度,即当“O”态体失去平衡或发生宇称破缺时,则会发生宇宙大爆炸和高温辐射,这时能量分化出以形体、结构为存在形式的“实物质”和以无形状、零质量、精神、事件等为存在形式的“虚物质”,以及体现在物体生命运动中能量充放过程的“力”。在宇宙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虚物质、实物质、力的同时,由广义物质(包括虚、实物质二个方面)构成的物体和宇宙剩余的能量必然以具体生命特征的运动为存在形式(如我们现在的世界)。这种物体生命消费运动自然地衍生出时间、空间、方向等要素。 就这样,宇宙结束了纯能量的“时空史前”(指宇宙爆炸前夕)期,进入了膨胀、冷却的以“广义物质与力、运动、时间、空间、方向”为宇宙五构素时代。
2.五构素是宇宙存在的有机体系
说宇宙由五要素构成,或许有人不能理解,质疑我有什么根据。对此,我想表达二方面的意思以支持宇宙构素形成理论。一是宇宙要存在,五构素一个也不能少。二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是先感知物质和力、后研究时空等构素的科学史。
关于第一方面的推理是:按照宇宙五构素的形成理论,能量或广义物质和力是宇宙主体,主体中的虚物质在规定物体生命消费“运动方向”时,衍生了时空、方向……范畴。在这里,时间、空间、方向、运动既是虚物质范畴又怎么能成宇宙五构素呢?这是因为1)宇宙起始于能量,如果不存在空间要素则不能由爆炸产生广袤宇宙及物质形态,只能永远是零体积的“O”态体。2)如果不存在时间要素则物质就不会有运动变化过程,一切静止于零时间的“O”态体。3)不存在运动要素则不可能有物质形态在时空中的扩张,也就不会有爆炸,物体也就不能作消费生命运动。4)不存在方向要素则一切混乱无序、无规律可循,是无目标的单纯无为世界,不存在单个个体以致物质个体与整体无法区分,物质能量运动就会无的放矢而不会存在具体层次之个体的发展壮大。总之宇宙本原是能量,但时空、方向运动等要素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就不会有物质存在,宇宙永远静止于“O”态前身。
关于第二方面,是从我们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中来证明能量或广义物质与力、时空、方向运动等是宇宙要素的。我们认识宇宙是对其构素一个一个逐渐认识和解决的,待到五构素基本面目完全揭开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才算由宇宙局部跨上了宇宙整体的台阶。人类最初感知世界的物质元素如五行说;其次感知运动、力及能量,如力学;第三感知时空,如牛顿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第四是虚物质和方向不变,即我现在提出的“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
3.方向构素是宇宙五构素中最后一块“处女地”
在五构素中,人类对“物质”的研究已深入到电子、中微子及其反粒子和光子等主要基本粒子,而“力”也发展到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及其大统一理论;时间绝对观念的打破建立了相对论;空间绝对观念的否定诞生了牛顿运动定律。大家请注意:在宇宙五构素中现只剩“方向”尚未涉及。“宇宙五构素”及“方向不变”在中国提出和阐述,一旦走向世界,她必将是中国对人类不亚于西方的献礼而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令世人不可小瞧我们中国人。由“方向”之“不变性”的发现演化出时空管理(包括社会管理)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可以说是同四百年前开始量化定型的自然科学完全匹配的“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方向不变原理”可解开时空社会的密码,同时给出了治理社会与经济之道,因而具有“宇宙高度”而又万分重要的学术地位。
虚物质与方向不变原理
1.方向属虚物质范畴
从宇宙起源的角度上看,世界的本原是能量,由能量分化出携力粒子和正负物质粒子对;所有的物质粒子对又分“虚、实”二类物质概念。从宇宙构成五构素可知,“虚物质”与“方向”同是宇宙构成要素,只是“虚物质”包含在“广义物质”中而“方向”是虚物质的孽生范畴。孽生是指虚物质所规定的实现“消费体系”之欲望和最佳途径等“方向特性不变”这一事实。
2.虚实物质主要概念
虚物质概念主要有主体、范畴、特性等。①虚物质主体为人性物性、本质为私欲。这决定了虚物质载体(实物体,如人类)的“生存、发展、自由”(以下简称“生发自由”)三大类消费欲望、途径等方向具客观实在而不变性。②虚物质范畴是指虚物质主体在控制消费体系(即生发自由)的实现轨迹上及过程中所衍生的矛盾、事件、精神、信息、概念、时空、运动、方向、阴流子及类阴流子……。③虚物质的根本性能即方向控制性,主要以对物体的机械、物理、化学、生命及思维等运动方向予“本能或意识”式控制来表现其存在。方向控制为物体运动第一动力。虚物质概念很广,但仅据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就可以借助粒子物理和其它学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就来确定具体的“虚物质”。
虚物质在超时空(宇观、微观二个世界)中呈显性“1”态,在宏观世界中呈隐性“0”态。因此,相对我们的感觉,其主要标志具实在稳定性、无形状、无质量、超光速运动;在宏观世界中抽象难以感知,有强烈的方向控制性,且在一定的条件(如阀值温度)上虚、实物质间可以互相转化等。
根据宇宙对称性并为加深对虚物质的理解而建立起“实物质”概念,以便将“虚、实”二者加以比较。同虚物质相对应,实物质主体为原子、分子。不管原子结构如何、由什么微粒子构成,从原子、分子到形形色色的物体之间(由粒子物理学测定)为一个稳定范畴较大的质变界面,因而说原子、分子是实物质主体。而土、木、水、火、金……等物质具体存在形式及总星系、星系、恒星、行星、物体等层次结构则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实物质范畴。实物质根本性能即能量呼吸(辐射与吞噬),主要按系统、层次等结构,并以机械、物理、化学、生命及思维的“能量”式运动来表现其存在与形式。能量为物体运动第二动力。
3. 方向不变原理
1)方向不变的重要性
宇宙的构成要素中,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变化范畴;时间是物质运动变化过程;方向是物质运动变化轨迹。它们中均有“运动”要素。大家都知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而空间、时间、方向是物质存在状况或构造与环境。没有物质、能量则一切无从谈起;没有运动则无法理解物、能的存在;没有时间、空间、方向则无法理解物、能运动。时空、方向、运动是密不可分的,但除能量、物质外,方向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方向,一切都会是漫无边际的发散、无的放矢而弥漫时空中,一切物体都在作无用功而必将最终萎缩、消失殆尽,一切都将有始无终。这个道理说明了“方向”的重要性。
早期物质与运动概念由我们可见的周围物体外观表现而来,如我国的“五行”说、物质 “水”之本原说等;早期时空概念都具不变性,是牛顿定律结束了空间中绝对位置观念、相对论突破了绝对时间;但我们一直未曾注意方向及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未发现方向总体上是不变的等。尽管人类一直在努力发展生产力并寻求理想社会,却因社会管理科学中没有触及到“虚物质与方向不变”,而不能驾驭飞速发展的科技生产力来解决困拢人类“生存、发展”之社会经济矛盾和问题。这个事实反映了“方向不变原理”的重要性。
2)方向不变主要表现在大尺度上
首先虚物质在规定其载体(即物体)作生命消费运动时衍生出时空、方向、运动、事件……等范畴,而物体之所以有生命就在于虚物质控制其作“有向消费”运动。因而说“方向”是虚物质规定物体在时空中沿着“测地线”(在引力弯曲的宇宙中物体运动最佳途径)实现消费体系之纷繁复杂矛盾运动中衍生的“不变物”。
再就运动规律而言,我们所谓的科学无非是指对自然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实质上是关于宇宙运动的有序性、规则性、稳定的方向性等的学问。这表明反映物质“方向运动”的宇宙总规律、总法则是不变的,至少在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否则世界就不可捉摸,我们认识把握世界就没有可能和必要。又如我们常说的“大我小我”关系,就是要在保证自身基本权利的同时,适应环境、服从大局、遵循宇宙控制规律等“大方向”不变。
第三,方向不变也反映了宇宙中所有物体间的“消费运动关系”总和是个“定数”。虽然过程是变化的、彼此间利、害配置不断转移而表现出机遇性,但这种变化的主体物质、规则、定律即总方向是不变的。所以方向不变是指运动主体物质、消费体系实现方向、大小规律、根本方向不变。实际上是大不变而小变、根不动而枝叶动、目标不变而道路曲折……。方向不变主要体现在物体的大尺度上,因为“无为而治”(531中的一项运动子律)运动规律表明:下层载体要服从上层载体的制约。显然宇宙是最大的控制载体,其生命运动方向包含着其中所有事物的生命运动方向。
第四,方向不变及其引发的社会事件、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设从中国到罗马去,则目标方向一定。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谁去罗马,因经济、科技、物质条件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一同去;二是怎么去,因海、陆、空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多种多样,而且条条道路通罗马的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上是不断变化的;三是什么方案(指人、交通方式、路径等的组合)最理想最合理。综上三方面,理想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是①去罗马方向(指实现消费体系的理想目标)不可变,如新陈代谢的生命运动规律不可取消;②必须考虑“谁去、怎么去”的特点、具体实情。撇开中国去罗马的具体事例,广义化抽象化其本质可得出上述一、二两个问题就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现象,即社会问题基础论点(指社会总矛盾、社会经济基本问题、三大要素和二个经济根本点等);第三个问题是531系统理论(指五大规律、三大模件、一原则)。
第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二个文明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是中国稳定发展的法宝。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绝招和骄傲!如今这一值得骄傲的“方向”思想得到了新发现的“方向不变原理”的支持。这个事实说明社会运动是由大方向控制的,同样从宇宙到基本粒子诸层次物质存在形式的“生命消费运动”都存在规律与“方向”的控制,而不是混乱的,否则就不堪设想。
根据方向不变是由虚物质衍生的观点,可推断虚物质是“社会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的物质根源;也可推导出虚物质、方向不变、消费体系、社会问题基础论点、531理论等间的衍生关系。同时由上例可见,没有这个“中国到罗马”的方向,则派谁去的矛盾与对立、交通方式及途径都不会存在。这正是方向不变的重要性所在。
3)方向不变原理的定义
宇宙中所有物体在实现其消费体系过程中,任何层次的每一物体的所有各种形式的无穷可变方向之和等于其沿“测地线”方向运动的最佳有限量值。
531系统理论
1.方向不变与531系统理论
“中国到罗马去”的例子已说明,沿着“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是虚物质规定的不变方向运动;这一不变的方向运动导致了“社会问题基础论点”和解决社会问题的“531理论”。有人说,我不去罗马行不行?我说:不行!因为这里的“中国去罗马”不是现实生活中一般意义上的出差、旅游,而是指“宇宙虚物质给定的一个运动总方向”。虽然你不吃西餐可以吃中餐、不去罗马可以去伦敦,但不可不消费,否则你就误解了“方向不变”。
2.531系统理论的内容
“531系统理论”内容包括“基础论点”和“531理论”二个方面。基础论点即“谁去罗马”“怎么去”,主要有:消费体系、经济基本问题、社会经济总矛盾、管理及生产体系、不劳而获、阴流子、责权利关系、产--消通道、三大要素、二个根本点等。 531理论即解决“什么方案最佳”这个问题的理论、方法、工具。“531”是指:五大律①消费体系矛盾律②生存公有发展私有(简称生发)规律③力--消--产顺序周期律④阴流子规律(即资金流二岸富区域规律)⑤消费运动(三个)定律三大模件①计消市产②产--消通道网络图③阴流子流量公式。责权利原则①公平新概念②分配理论与总原则③竞争与价值取向。
3.消费体系矛盾律
“基础论点”和“531”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概念体系,限于篇幅在此不便一一列出定义。不过,只要细加斟酌就会发现,“531系统理论”来源于三位一体化体系:虚物质、方向、消费体系。虚物质与方向前面均已论及过,下面谈“消费体系矛盾律”。
就人类来说,“衣食住行”等消费要求是不可改变的大方向,虽然消费方式可以变化但消费得“最好”又是人性或欲望所规定而不可改变的方向。这种虚物质规定的“最佳消费体系实现方向”在实际操作中能实现吗?回答是:相对科技、生产力最高水平来说完全可以,但相对于全社会的欲望总量、尤其是不同独立体间相同消费欲望的冲突来说难以达到,且历史上也未曾实现过。这是因为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而且呈渐进性发展的过程。能力“有限”加上提高又要一个“过程”,这二者导致人类在物资转化、保鲜能力和可直接消费的资源等方面都有限。能力有限又导致资源有限同实现“永久生存、充分发展、无限自由”的消费欲望发生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生存、发展、自由三者间的配置矛盾,如吃饭、建设、娱乐等的配置比例问题和个人与社会在资源配置、分配、利用等方面的公平与合理问题。二是实现消费体系途径上是选择走“科学管理和生产劳动”并“阴流子”高招手段还是走“不劳而获”的道路。这二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消费体系矛盾律”,其定义是:由能力有限导致资源有限所引发的“生发自由”的“配置矛盾”和消费体系实现“途径选择”问题是“社会问题基础论点”的根源,也是科学处理“消费体系矛盾律”之“531理论”的出处。
4.基础论点和531理论成对出现
以上所说的“消费体系矛盾律”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基础论点”可以说是破解了“时空社会密码”。“时空社会大解密 531服务全人类”,下一步如何针对时空社会抑劣扬优就是“531理论”的任务了。“531理论”与“基础论点”同出一辙,都来自虚物质、方向和消费体系,而且前者专克后者。这就是“531系统理论”的奥妙所在,如作为基础论点的“共生存齐出力”是难以调和的“社会总矛盾”,而作为531理论的“生发规律”正是实现“共同生存”的同时“人人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运作法则。几乎所有的基础论点和531理论都是这样成对相关出现的。这好比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作邪另一个行正。而“531理论”同“基础论点”斗争结果必是“邪”不压“正”。
创新体系 功能强大
以上论述了宇宙五构素中的虚物质及方向不变原理,进而概括出“基础论点”,扼要推出了综合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531理论”。在此基础上,有必要简介一下“虚&531”整体架构和总体功能,给未了解《虚&531》内容的人予总体观念。
1.二个回路
见下图,这是个“虚物质中心双回路总图”。虚物质与消费体系是图中核心部分,而消费体系是虚物质、社会问题基础论点、531系统理论三者间联系纽带。根据“基础论点与531理论”的关系,如果“531”拟为“处方”即虚物质“+”范畴,则“基础论点”应拟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症结”即虚物质“-”范畴。在纷繁汹涌的社会大潮中,“+、-”范畴碰撞相克湮灭成“O”态平衡体,意即531理论是建立初级“定型社会科学”的主体,与已定型的自然科学在新世纪可构建平衡体系,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动消除社会与经济问题而创造出一个通常理解下不可能的“理想世界”。
图中二个回路,一个是自广义物质到管理、生产体系,即学科回路,这时的自科与社科匹对;另一个是自虚物质到消费体系再到 ⊙+⊕湮灭成“O”态,即“症结与良方”回路。学科回路表明广义物质分为虚、实二种,相应地自然科学研究实物质武装生产力,社会科学研究虚物质武装管理法。而“病症处方”
自科 管理生产体系 广义物质 实物质 生产力
回路包括基础论点和
管理法 社科 虚物质
消费体系 531 基础论点
经济基本问题
处方⊕ 病症⊙
综合治理社会经济问题
的三大模件,体现公平、 ⊙+⊕湮灭成“O”态
引导分配理论与总原则、规范竞争与价值取向的责权利统一原则等强大功能。二个回路不仅在虚物质同消费体系间相连,而且通过“消费体系与管理生产体系 ”这对“经济基本问题”相联系。
2.概念包与总功能
图中主要体系概念包为:广义物质;虚物质与消费体系;基础论点;531理论。“虚&531”可以说是具强大管理功能的科学创新体系,主要总功能有6点:
l 形成了以虚物质、社会问题基础论点和531理论为核心的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这实质上是破解了“时空社会密码”并针对“解码”建立了治理方案。
l 反映广义物质规律的四对控制关系:虚物质控制实物质;社会科学制约自然科学;管理法规范生产力;531系统理论“医治”社会问题基础论点。这实质上是完成了社科同自科平衡统一于消费科学的理论部分。
l 从虚物质规律化、阴流子量化入手,使社会科学进入定型阶段,并与已进入定型阶段数百年的自然科学形成定型平衡关系,缩短其间400年差距。这表明社科取得了划时代性突破。
l 早社科数百年先行量化的自科及科技生产力飞速发展,其水平以原子能、克隆人、基因图等为标志;物质规律数量化的531理论穿梭400年时空来平衡控制自科发展方向,以消除自然科学失控发展的危险性,如可控制原子能用于和平、克隆人服务于人类等。事实上,自然科学是问题的硬件,充其量发展慢一点或发生局部自然灾害;而社会科学问题是关系全局的软件,其对自然科学监控、指导乏力将面临如机器人、克隆人等取代人类的灾难,管理法应用的无知或人类决策的正、误往往影响几代人。
l 将社会经济全部问题的“症结”概括为若干个“论点”,开出治理全部症结的“处方”概括为531理论。显然“病症”与“处方”均来自虚物质、方向与消费体系,正反映了本学说的奥妙之处。
l 以“虚&531”纠正社科科教方向,使千万科教人员、巨额科教投入、设施等用到“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上来,结束社科学派纷争的局面,节约人、财、物、资源,全力加速社会发展。揭开了务必解决的数不尽的科研课题,形成了科教框架、大纲。这对社会进入高效运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结 穴
1.“虚&531”与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
由图可见,消费体系是虚物质同社会问题基础论点、531系统理论的联接纽带。“病症系统”即将社会经济现象、矛盾……等错综复杂的“疑难杂症”高度概括成几个概念包或称“论点”,并作出准确的诊断。“处理系统”即将综合治理社会经济之道概括而成531理论。病症系统与处方系统均属“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的二大内容。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定义为:产生于20世纪末的,以虚物质规律为基础的,同自然科学400年前一样引入数理方程来量化社会现象、事件等规律的,结束学派纷争、莫衷一是局面的唯一定型、探讨发展式科学。
2.社科与自科的关系
数百年前以争论为主的自然科学进入了定型阶段,使现代社会科技生产力高度发达。而今人们忘了“未定型时的自科”过去,误以为只有自科才是有物质规律依据并可作定量分析的;而社科则不成,被认为是抽象不可定型的学派争论科学。其实社科同自科原本是一家,由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等古代科学家发展理论而促成分家,近数百年社科落后自科而失去平衡,使社科不适应自科的矛盾日益严重化。可以肯定社科与自科间的新平衡实现之后,二者将最终统一于消费科学。其演化全过程为:古老的世界观→分化出自科和较先进的社科→社科与自科平衡→自科首先量化进入定型阶段且因此超前于社科→社科与自科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这样或那样的生存发展困境,如除Shopping外什么事都难办→开拓数量化531理论,使社科将进入定型阶段→531理论穿梭400年时空,使社科平衡现代自科→“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创见恰是结束学派混战的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思想理论,即结束社科界“瞎子摸象”暨往史,迈入完整“大象”概念时代。究其原因是社科因虚物质难以感知而未曾量化定型,以致落后;自科则因实物质易于感知,17世纪到二十世纪间迅速量化定型而高度发展。
时空、方向、运动、事件等都是虚物质范畴。纵观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研究内容,虚物质实质上是其主要方面;从宇宙五构素上看,对以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为主的物质自然科学来说,是难以同虚物质论划清界线的。所以说,社科与自科本质上是一体的。
3.思想来源与“大象”之成
“虚物质论与531系统理论”有三大来源,首先是对自然、社会的长期观察和独立思考;其次是结合并创造性应用自身的经历与学识;第三是汇灵感而集成。尽管未曾读多少书也不清楚左门右派,然完成了“大象”式拼图创见。即在建立自身思想体系后,与现行未定型社科诸子学派和自然科学加以比较、验证并从中鉴别、筛选出“象鼻、象尾、象腿、象身”等已有模块;在全面创新的基础上,对现有模块匡误补缺;自觉地布局定位拼图、填补链接空白模块件、创造拼图方法,如此造就了“虚物质&531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初步定型的“二十世纪末叶社会科学”。其大体步骤为:灵感集合建立自己思想体系→鉴别、筛选→匡误补缺→布局与定位→填补链接空白模件→创造拼接方法。
本文限于篇幅,仅简介宇宙的五构素;并重点对五构素中的虚物质与方向主要概念加以阐述;再从虚物质规定的“消费体系”实现方向不变性引出“531系统理论”。接着以系统功能形式推出虚物质及方向不变、531系统理论几大范畴间的结构关系和总体功能。最后仅在结穴中补缀一点依据“虚&531”而展开的学科分类及其科教普及形式的“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
文中必有晦涩费解之处,有兴趣者可与我联系或待大部头《虚&531》丛书发表。
附:
l 小资料:童年因生活艰苦并学业优异使改变命运的理想与日俱增。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发现人生不易、社会不公平、运作法则很不合理,从而不断观察和思索自然、社会。大学期间就积累了思想灵感记录。88年拟写关于“虚物质”思想的《空间管理学》,后因工作前程所累而中断。96年夏以整理“空间及其生发规律”一文而继续虚物质研究;97年发现“三大经济规律”;后将“三大经济规律”同“虚物质论”建立起逻辑联系,并发展成“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2000年初研读了三本宇宙学论著,产生了宇宙能量本质及构成五要素思想。
l 出版计划:《虚&531》丛书暂按现成电子稿拟三册出版,先出版《方向不变原理》(约10章54节20余万字);后出《531系统理论》(约9章41节20万字);明年出《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约11章53节20余万字)。
l 个人简介:“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创见者金小明,63年6月生,江西新建人,86年北京钢院毕业,现就职于广东南海发电A厂;高级工程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至今已发表论文十多篇,并作为学者、专家被收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大词典》和《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等中。
通讯地址:广东南海市桂城豪景新村3702 (528200) 金小明
手机:13620104217 电话:0757-6327389(家)6821898×8861(办) E-MAIL:jxjxm901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