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存在主动性的货币超发


  中国是否存在主动性的货币超发

  近些年来国内发生了剧烈的通胀,以至于有人说,国家是打算通过增发货币,用一个新泡沫来消化前面的那个泡沫。这个理由听起来似乎很合理,而且大家也都亲眼看见,亲身体会到了持续的通胀乃至滞胀,M2数据也在支撑着这一观点。一切一切的事实似乎都在无可辩驳的验证着这一观点,经济学家们也在不断的谴责政府的滥发货币。以至于我只要稍稍的质疑这个问题,就会有人愤怒的指责我是五毛,或者说我缺乏常识。但是,我坚持认为眼见不能为实,片面的看待数据仍然或犯下致命的错误,我们一定需要逻辑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幸运,近期已经慢慢开始听见理性的声音出来了,已经开始有人认为中国接下来将遇到通缩,只可惜都是一些简单的论断,高明点的,就用阴谋论来解释这些现象,我想,有必要把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用每个人都能够听懂的语言来表达清楚。

  国家有没有主动性的增发货币,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个国家的货币是如何产生的。我们知道广义人民币M2的主要产生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美元的流入,另外一条是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

  外汇储备是我们国家基础货币发行的主要途径,截止2012年底,我们国家的基础货币有25万亿,其中因为美元流入导致我们国家被迫发行的基础货币达到20多万亿,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货币有80%以上,是外汇的流入所制造出来的,外汇的流入决定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规模,央行实际上并不能掌握基础货币的发行权。

  而后基础货币通过银行的放贷,将25万亿的基础货币放大到了97万亿的规模。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银行将25万亿的基础货币扣除20%的存款准备金,剩下的钱拿出去放贷,放出去一次,我们的货币就增加了20万亿,此时我们的广义货币总量M2就是45万亿。因为现在的钱总是在银行间流动,剩下这20万亿的钱回流银行后,其中的80%再次被贷出去,于是社会上的钱又增加了16万亿,M2就达到了61万亿。以此类推,经过几轮的乘数作用,2012年我国的货币总量达到了97万亿的规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钱被银行贷出去的频率,也就是货币乘数是M2产生的主要途径。这个途径主要是受经济活跃度的影响,经济活跃,贷款的需求增加,货币乘数就增加,市场上的货币就增加;经济萧条,贷款需求减少,货币乘数减少,市场上的货币就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在大方向上也不能决定广义货币的数量。

  经过这一系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我们国内的天量货币,并不是央行制造出来的,而是外汇的流入和活跃的经济制造出来的,社会上所传说的国家通过滥发货币来制造通胀的指责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