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可是比爹娘还要亲的东东,尽管不能吃不能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很多人都把拥有黄金作为毕生最伟大的奋斗目标之一。
可是,黄金毕竟是黄金,不是黄土,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为什么?因为作为稀有贵重金属,它的价格高的吓人。而且,黄金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中。
在谁手中?在索罗斯、巴菲特为代表的华尔街金融大鳄国际投行手中。
既然是大鳄,咬人吸血乃是其本性,大家对此一直见怪不怪甚至熟视无睹了。
可是,国际黄金价格在4月12日和4月15日却奇迹般地经历了一次震撼暴跌,直接从155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307元/克)下探到了1321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61元/克)。随后,来自各方的抢购黄金消息,打破了供需平衡。
这其中,“中国大妈”(一些中国民众)素以眼明手快勤俭持家爱占便宜闻名,见有此等良机,若不果断出手,岂不暴殄天物?
于是,瞬间1000亿人民币,300吨黄金被中国大妈们扫了!在这种对赌中,2013年4月26日高盛率先退出做空黄金。敏感而又无知的一些媒体扯着喉咙大喊:“中国大妈”完胜金融大鳄!也有评论兴奋的称,未来金价不由国际投行决定,而由中国购买力决定。
这种盛况一直延续到“五一”假期,成群结队的“中国大妈”涌入香港疯狂“扫金”,香港金行为之一空!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过去三个月的现货黄金销售量中,摩根大通(JPM)占据了99.3%。这意味着自2月1日到4月25日之间,摩根大通已经卖出了196.6万金衡制盎司(1份黄金期货合约代表100金衡制盎司)的黄金。
大妈们沉浸在占了大便宜的现实兴奋和“义和团战胜八国联军”式的精神胜利中,找死而不自知。
为何中国消费者改变以往“买涨不买跌”的思维习惯,像买白菜一样抢购黄金呢?普通百姓最主要还是看重黄金的财富效应,十余年的黄金大牛市,给人们的感觉就是谁拥有了黄金,谁就拥有了财富增加的机会;其次是基于人们对黄金的崇拜。
做空黄金的华尔街金融大鳄们心中窃喜,因为“中国大妈”买入黄金,根本改变不了金价的最终走势。事实上,金饰店内的黄金量,本来就和整个黄金市场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而“中国大妈”买入的黄金量,占整个黄金市场的量就更微不足道了,根本无法从根基上撼动整个金市。这段日子金价的反弹,不过是华尔街将黄金作为最佳炒作品的需要———只有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才能将这个游戏玩下去。
果不其然,“中国大妈”们高兴的日子好景不长,金价在稍作反弹后再次暴跌,16日,国际金价再次跌破1400美元大关,一度跌至1368美元每盎司。金价的走低令“中国大妈”们风光不再,惨败套牢。
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数据显示,4月金交所的出库量同比增长了300%,相当于去年全年出库量的1/4。其中,4月22日到4月26日是黄金成交量最疯狂的一周,金价的加权平均价格为292.01元/克,也就意味着大部分人以该价格买入了黄金,而16日上海金交所的黄金收盘价已降至278.7元/克。据媒体估算,部分抄在“山腰”上的“中国大妈”普遍被套7%-25%,如果算上回购的手续费,被套幅度超28%。
其实,被金价下跌表象忽悠晕了的“中国大妈”们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弱美元,强黄金;强美元,弱黄金。
对于已经被套牢的“中国大妈”们,专家建议,不要再有摊薄成本的想法。一般国内投资者都喜欢在高位被套时,等价格下跌的时候再买一些,以摊薄成本。但是,在黄金市场不能再沿用股票的操作思路,否则会有更大亏损的可能性。
相较于被普遍同情或者嘲讽,“大妈”们的心疼后悔是一定的,但肯定不会寻死觅活,因为毕竟黄金在手,而那是要留给儿孙们的,管你起起伏伏,反正老娘已经买了,爱咋地咋地!这就和买房子被套住的道理一样,大妈们还在偷偷想:万一以后涨了岂不又赚了?
虽然游兵散勇式的“中国大妈”打不过武装到牙齿的国际金融大鳄,也不是国内房产大鳄的对手,但作为一股新兴的消费力量,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我们要长远做的事情是,组织和整合这股新兴消费力量,引导“大妈”们利用自身实力加入到市场规则制定者的行列中去,这样学费才不会白交,损失才会有价值。
“中国大妈”与金融大鳄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