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的调控关键在地方


  不管是对于中国人还是台湾人来说,有土斯有财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上房地产一向为抗通膨最好的工具,因此使得房价连年高涨,中国更因经济快速成长,房价也跟着一飞冲天,特别是一线城市因为需求大,房价更是离谱。

  为了打压中国日益高涨的房价,从温家宝2003年出任国务院总理以来,就不断地推出打房政策,甚至在其离任前,还祭出了所谓的国五条。

  但中国10年打房,却始终不见成效,房价仍然不见下滑,因此近来有许多声音表示,中国要抑制房市,已经不能再透过行政手段,而是要采取市场、经济等手段。在中国调控房市的过程当中,症结并非在采用何种手段,而是地方政府的态度。

  中国打房为何失效

  中国在2003年推出了121号档,打响房市调控第一枪之后,陆续在2010言1月推出国11条、2010年4月推出国十条、2010年9月推出9月新政、2011年1月推出新国八条,以及在2013年2月20日推出国五条。

  然而,在这10年的房市调控下,中国房市却仍旧持续上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2012年的10年间,北京市房价上涨了365%,上海市新成屋价格上升341%,广州和深圳则分别上涨261%和233%。

  而在号称史上最严厉打房政策的国五条施行1个月后,中国房市却还是没有出现下滑,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5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4月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67个城市房价较3月上涨,其中,广州房价以月增2.1%居首,上海及北京房价则分别月增2.0%和1.8%。

  另外,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3年4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月增1%,为自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11个月上涨。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3月针对中国百名经济学家所做的信心调查显示,对于未来6个月平均房价趋势,有8%的经济学家预期上升10%以上,比2012年第4季增加7个百分点。

  中国房价持续上涨,也让中国新任国家总理李克强在3月时再度重申,政府有决心控制房价上涨并防止再度形成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的局面。 从许多面向来看,中国政府要透过政策调控来抑制房价,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第一,国有土地价格失去控制,提高了开发商的成本,从中国近来不断出现所谓地王的情况之下,可以想见在开发商购地成本无法压低时,房价自然下降空间有限。

  第二,中国官员将国有土地作为和开发商交换的筹码,从中大量收取贿赂或者变相的股份和房产,这些隐形成本也使得开发商将房价提高。

  第三,炒房族利用雄厚的资金优势控制了大批房产,并与开发商一起几乎垄断了整个房地产市场。

  第四,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大量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刚性需求的增加,因此也对房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支撑。

  此外,在金融时报的报导中还指出,由于中国的贸易、制造业、投资以及消费领域的表现都未达到政府期望,因此2013年3月正式接班的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感到,除了允许房地产市场轻度泡沫以拉动整体经济成长以外,几乎别无选择。

  而且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以目前来说,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0~60%,为了要让地方的经济发展成绩亮眼,地方政府也只好持续的推升房地产,而这点从中国国五条公布之后,虽然从实施细则来看,打房力道相当大,但在事实上除了北京严格执行之外,很多城市的调控细则都过于空泛,并缺乏针对性。

  华尔街日报(WSJ)在报导中则认为,中国放松信贷才是推升中国房价背后的主要原因,报导中指出,推动房价持续上涨是始于2012年下半并延续到2013年1~4月的贷款规模的飙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4月,包括银行贷款和其它形式融资的总信贷规模较2012年同期成长64.7%,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房地产领域。

  中国房价未来如何调控?

  从过去10年的经验来看,在中国政府推出了多项政策对房市进行调控之后,不但无法抑制房价上涨,反而呈现越调越涨的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这句格言更显出中国希望仰赖政策打房的无奈。

  也因此,便有人呼吁要更加倚重市场手段,才能够有效的调控房市,甚至扩大房地产税试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房地产税更被视为是房市调控去行政化的指标。

  中国从2011年起,开始在上海及重庆二个城市开征房地产税,在上海的部分,主要是针对超过60平方公尺的新购房开征,税率有0.4%及0.6%二种;重庆则是针对独栋别墅以及新购豪宅征收,税率为0.5~1.2%。

  在上述二地开征房地产税之后,虽然房价仍旧出现上涨,但对于抑制炒房投机却也发挥了一定的效用。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就指出,房地产税扩大范围征收是大势所趋,但前提是中国要把全国500个城市的住房信息上网。

  复旦大学住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杰认为,透过房地产税的调节,一方面可缩小现阶段过大的贫富差距,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地方税源,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则表示,房地产税将可以对以投资为主要目的的购屋者形成吓阻,逼迫其出售或出租闲置房产;缓解地方政府建保障房的压力。

  不过,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指出,在以经济手段、市场手段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尚未成熟时,限购等行政化措施不会马上取消。除了采取市场手段来进行房市调控以外,如何解决来自地方政府阻碍,也是未来中国能否让房价持稳的观察重点。

  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来说,来自房地产的收入为其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因此如果打房将对地方税收造成影响,特别是在目前地方债务问题严重的当下,一旦地方政府失去了在房地产上的收入,将可能使地方政府爆发债务危机。

  而且,地方政府认为不调控或是采取小幅度的调控,并不会为其带来直接的害处。从此次中国中央政府公布国五条之后,细则中最严厉的中古屋严征20%个税政策,几乎只有北京实行,大部分城市选择对20%个税政策不是模糊对待,就是避而不谈。

  显见在中国的打房政策下,出现了中央热地方冷的情况,打房政策无法落实到地方,自然无法真正的对房价产生调控的作用。因此有学者建议,只有让房价调控跟地方政府政绩挂勾,才能够改变地方政府在房市调控上的态度,让飙涨的房价真正得到抑制。

  经过10年调控,中国房价却越调越高,因此目前已经有许多声音表示,要开始透过市场及经济手段来调控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