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友不多,那就自己扯。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Article/2013-9-3/202630.html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高斯以102岁的高寿辞世了,走完了他可以说是完美的一生。令我感到有点奇特的是,高斯终生没有来过中国,生前竟还会对中国的发展有过几乎是面面俱到的评说,尤其是还专门提到和评价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提到西方在生育率上的是提倡2.1这个事情。人口和发展,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也是中国近代热词,高斯老先生热议中国的人口和发展,还真是潮流呢。
那么今天这个帖子就专门说一说这个2,为何反对计生的人都这么“2”。
“2”就是维持,维持人口世纪更替,这从纯数学理论上不难确认。对应地可以逻辑地证明,1就是缩减,3、4、5……就是膨胀。没有任何疑问。
但是,这个结论也是有前提的,这可能被很多人所忽略。这个前提就是它是针对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物种的,而且还得是一夫一妻终身制。现实是,这个人类星球上虽然大多数人口都遵守一夫一妻的社会伦理和法律,但还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没有这种要求,可以一夫多妻。而且大多数国家现在都不是终身制,在女子可以离婚、再婚、再育方面没有限制,表现出越来越文明的趋势。
还有很多非婚生育的情况。不知道谁有这方面的数据——失独数和非婚生子数。
考虑到多夫多妻、再婚再育和非婚生育这些因素的实际存在,把人口更迭的生育率由2修正为2.1或者2.3、2.8等等就是纯粹的画蛇添足了,“2”这个理论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刻意修正为2.1。相反,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就应该向下修正,1.8?1.5?还是能修正到现在的1恰好?这也不是不可能啊,中国人口在计生高压下能够持续增长,就是实际生育率根本不是1的结果。
而如果要求2,等于是默认了主流人口是实行终身一夫一妻制的。一夫一妻好像是主流,但终身的一夫一妻就难说了,似乎情况正在急剧变化。暂且我们先认可这种默认吧,就当是正修正和负修正两相抵消了吧,就说2吧,这对问题讨论其实没有多大影响。
2,就是维持,不考虑修正,这已经没有疑问了。但维持,只是一个动作,一个行为手段,手段背后是什么目的或者目标?维持现状吗?那就首先要证明现状是合理的。现状是各个国家的人口状况是各不相同千差万别的,难道都是合理的吗?又要合什么理?有各国公认的这种理吗?
因此,易富贤教授现在十分有必要研究或者解释一下,为何中国现在维持13或者14亿人是合理的,为何德国维持8千万是合理的,为何美国就是3亿,为何俄罗斯日本国土天壤之差都就恰好是1.4亿……为何全球的合适人口就是现在的60多亿?真的不存在一个“面密度”的分布问题吗?所有国家都应该采取同一的“维持”策略?如果有个分布问题,那么不存在谁应该多生谁应该节育吗?
如果人口多少无所谓,如果认为任何地区任何时间的任何水平都是需要维持的合理水平,就不要说是1还是2还是3了?随便吧!刻意提2还有什么意义?而如果既有的人口还有一个和合适不合适的数量判断,还有目标,就意味着要有对策,而对策无非是三种嘛——维持、缩减和膨胀。
这三种政策针对人口,无论想生几个,都是计划生育,充其量说人家的计划不合适,满足不了目标要求,充其量认定一下你的计划如何合理,怎么变成了不要计划?2不也就是一个计划吗?凭什么把只把1的计生政策污名化?凭什么在2的位置贴上正确的标签?凭什么认定不在2上的人说成是错误的?凭什么认为别人不向2集中就是反动?
那些持多生立场的人没有必要支持2,2和1都是限制,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都和多子多福的中国人口观冲突。反计生者应该考虑,中国是否要采取前苏联那种奖励“英雄母亲”的做法。
关于毛泽东与人口,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在建国初期,中国领导人保持着跟随苏联老大哥的思路,自己缺乏执政经历和经验,跟着大哥亦步亦趋地学习,这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当时苏联根据战后自己的战争后遗症,实施奖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中国也就有样学样,也跟着讲人多力量大,不过如此。但是后来的事情说明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是逐步有了自己的认识,搞上山下乡,提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等等都说明毛泽东实际上已经感觉到了人口膨胀带来的巨大问题,解决的手段(上山下乡)是否合适,功过自有历史评价。而推出计生政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孕育的。
2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家这么说,说明他们认为自己的人口现状是合理的,因此希望“维持”在这种合理的状态。但世界上还有中印这类人口众多发展中国家,还有巴西俄罗斯这种人口稀少的发展中国家,还有人口众多但尚未发展起来的贫穷国家,也有人口稀少的贫穷地区,2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吗?为何当有些国家要维持人口的时候其它国家都恰好也到了要维持的时点?
如果不分国家,在欧洲在美国在中国都一律推行2,那么毫无疑问大家都会维持在现状,问题是为何所有的人口现状都是会被认为是“合理”的?有这种事情吗?合的又是谁认可的理?
我们在推行一胎化这个政策时,经常提到的就是“国情”这个词语,现在很多人对“国情”已经反感厌恶了,流行的说法叫做“和国际接轨”了。3亿人口的美国不搞计划生育,13亿人口的中国就要"国际接轨",也不要搞了.但这只是表象变幻,而没有变化的是非此即彼的走极端式思维模式、是惟利是图的心和别有用心的蛊惑。
现在在人口这个问题上,在反计生人士那里中国没有自己的“国情”了,所以国家也都处在可以维持的水平之上了。否则,怎么会有一个2呢?
官方的态度现在非常暧昧,欲言又止。有些言论甚至来源于执行计生政策的部门和人士。但是,我提醒那些坐在顶层埋头搞设计的人,这种沉默可能是致命的!后果很严重。国家在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都宣导说要摸清国情,为制定各种政策提供依据。现在,国情被否定了,也就是说制定政策的依据有了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对所有国策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质疑,除非能够撇清和人口国情的关系。这就像在伊拉克找不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美国会面临尴尬一样。这将可能是又一次“全面否定”。
民众对政策有不同看法非常正常,相关官方必须积极应对表明态度,而沉默是最愚蠢的应对之策。
当然,致命与否不是行不行的问题,还要看致了谁的命,或许有人就是奔着这个“命”来的,他们要革命。
如果只有2这个维持手段,而不存在维持水平高低的问题,那么就是说,并不存在“资源的生物承载量”这个问题,或者说这只是非人生物界的问题,而不适用于人类。易富贤教授大概就是这样认为的,因为他用了一大堆数据来否认人口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否认之后却又提出人口可以创造资源的论点。既然没有关系没有问题,还有必要用人口创造资源吗?画蛇添足嘛。
但是如果否认了资源的生物承载量,或者确认了这个问题对人类不存在,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质疑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UNCPD)的存在意义了,它的设立是否也像中国的计生委一样是别有用心?UNCPD是否浪费甚至贪污了各国缴纳的联合国会费?要不要拆除他们花费巨资设立的那个“全球人口钟”?UNCPD和人口钟的存在是否有点儿反人类的味道?现在反计生的人士咄咄逼人地追问那么多超生罚款都用到哪里了,是否让驻联合国代表也问问UNCPD他们的资金使用情况?
如果没有这个资源承载量问题,UNCPD主导的全球“宜居城市”评选要不要进行?还仅仅是如同中国的“考试经济”一样是UNCPD为了自身创收而搞的“评选经济”?我们还要不要再把人口从我们认为的不宜人类居住地区迁到宜居地区?人口自由迁徙带来的自然城市化和政府主导的被城市化之后有没有共同的考量因素或说借口?到底地区有没有“宜居”和“不宜居”之分?如果有的话是否意味着还有一个资源人口关系问题呢?
按照易富贤教授的逻辑,人口多需求就多,需求多消费就多,消费多则生产多,生产多则就业率高。这种正相关逻辑,本身就自我否定了2,因为3肯定比2好,4肯定要比3好,以此类推。再弄个2出来,就和这个逻辑矛盾了,不逻辑了。提出了2,就说明人口和资源还有一个关系存在,而且是抛物线型的关系,在2的位置是抛物线的顶点,是一个极值点。抛物线就不是易教授上面说的单调递增的正相关曲线。
按易教授的这个逻辑,那可是产销两旺,就业充分的社会啊,这可是所有国家政府梦寐以求的局面啊!这个好局面的源头是人口持续增加,但是奇怪的是,为何没有因此出现各国间的人口竞赛?竞赛一旦开启,只有更高更快更多,没有止境,没有终点,因为没有资源问题的话就没有发展的羁绊,没有那个国家会认为自己的发展已经够了,没有一个国家会甘认比他国发展得慢,都会力图赶超并保持领先。如此,在2的位置上挂上一条彩带和设立一个计时器没有任何意义了。
听说易教授要回国宣传《大国空巢》,是否先别着急?先把这个发展路径介绍给西方各国?我想人家一定会重奖这个发展谋士的,说不定推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者和平奖的候选人也未必。这样就地工作,可以省去多少跑来跑去的差旅费资源啊,难道真的易教授不存在这种资源问题,或者有什么人在背后解决这种后顾之忧?如果真的易教授不在乎这点儿差旅开销,不如直接捐给为你的《大国空巢》写序的茅于轼教授,他不是在做慈善吗?用得着钱。
易教授不必担心中国的事情,中国人现在学习西方的劲头足着呢,你只要把西方各国说动了,取得了人财两旺的好成绩,国人跟上的步伐一定非常迅速。易教授得了诺奖,我相信国人一定以你的中国人血统而自豪的。
人的行为是有动机取向的,也就是有目的的,差异仅在于各自的目标会有所不同甚至相反。符合动机和行为的这种逻辑一致性的人,就是理性人。山西警方说挖眼案已经告破,大家还不认可,因为警方还没有给出嫌疑犯的作案动机解释,没有把行为和动机逻辑地串连起来,大家就有疑问。
理性人达到了目标就有成就感,否则就会有挫败感。这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就是惟利(目标)是图不择手段所遵循的行为学原理。反计生人士和所有正常人一样,一定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这是行为科学的研究结论。中国迅速发展和崛起的这几十年,也恰恰是一胎化计生政策的推行期。用以胜败论英雄的思路,用白猫黑猫的标准来看,也没有必要对一胎化计生政策如此“嫉恶如仇”。如果执意要把一胎化计生政策加以否定,那么可以肯定,他们下一步伴随的行为,就是极力否认中国的成就并且无限放大伴随着成就的一切问题并将之归罪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否则,就有人会以成就来宽容过失,不愿冷静地反思和接受批评(就像有人只用某某人的工作成就来为他的过错进行辩护一样)。这些人的思路就是一根筋的两极振荡,对任何事物的评价,要么一棍子打死再踏上一只脚,要么捧到天上去还继续往脸上贴金。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价值面,你越搞全盘否定,就越是无法全盘否定。对某项政策是这样,对某个人也是这样,对某段历史也是如此。真正为中国人口问题而思虑的人,应该客观冷静公正地看待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不是搞全盘否定。
如果放开的呼声来自贫民阶层,如果可以被解读为一胎化实际上对富人没有限制只是限制了穷人,因此感到不公平,那么这种抱怨值得同情和支持。但对应的措施是更加严格的实行计生不让富人钻空子,而不是取消一胎化。如果取消了,那么财富就成为决定行为的惟一因素了,富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多生,而穷人只能有一个空头支票而迫于财力而不敢生育。富人当然希望穷人多生,多一点穷人口就可以给他们的富二代多带来一点人口红利嘛。这一点我在《放开生育虽有百害也有一利》和《什么人在呼吁多生》当中都有解释,不再多谈了。
同理的政策取向包括,1,反腐败是为了清廉,不能因为反腐败而反权力,不能把反贪变成反政府,不能搞放开腐败让腐败合法化,给所有人以腐败的机会来洗白腐败不是出路;2反色情反淫乱反卖淫嫖娼,就要尽量铲除滋生卖淫的土壤和消除其社会基础因素,更严厉地打击嫖娼行为,而不是把卖淫合法化。3,反计生领域的腐败不能演变成反对计生本身,不要把整个计生队伍都污名化,否则就会误伤大多数清廉勤恳的计生工作者。是否取消计生,不能听由几个人的说法,即便是要2,也要有人来宣传和鼓动,也要有人来监督2是否被正确执行了,这些人的工作不可能是自愿的业余生活,也会牵扯到经费来源和使用问题。
读《大国空巢》续:反计生的人为何都这么二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