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的北京蓝天


 

众所周知,这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的到来,赐予了北京人民(部分)由倒休换来的六天假期。除此之外,还有改善交通现状的单双号出行。一向政治觉悟颇高的首都人民,都懂事而又争气的毫无怨言的配合着,主动调试着种种小变化,以期给世界人民一个不“首堵”的首都,一个不“人群密集恐惧症”的北京城。 

    可是,雾霾呢?北京的天气让所有人捏一把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果我们等不来呼啸的北风,恐怕前些日子困扰大家的雾霾依然会笼罩在北京的上空。

    显然,是我多虑了。首先是天公作美,昨天起风了,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把北京的天吹了个透亮。昨晚直到太阳全部落山,天色依然墨蓝,仿佛刚擦过玻璃的那种透彻。

    后来才有所了解,原来这蓝天不都是北风的功劳。北京市全市所有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拆除、石材切割、渣土运输、喷涂粉刷等作业,其中,五环路以内和怀柔区进一步停止所有建筑工地混凝土振捣及搅拌、结构浇筑作业。施工工地扬尘治理的达标率要高于90%。为了确保北京APEC期间的蓝天,北京市下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北京市空气质量保障方案〉的通知》、《关于做好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会期阶段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可谓用心良苦,收效颇丰。

    我不禁为北京市政府的高效执行力与执行之到位而点赞。然而,我的思考却没有在点赞就戛然而止。作为一个生活在北京十年的北京市民,我人生最美好的大学生涯、青春岁月、安家立业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乃至以后的繁衍生息、发展成长与病痛衰弱,也将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顶着北京的高房价、高压力、超级堵,以及许多不为人知的寂寞、辛酸与一个人走过的路,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毅然选择义无反顾的留在这里,或许为了更好地发展,或许是一种优秀的惯性,或许这只是无法用理智和算计去衡量的一种喜欢,就和我们儿时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一样简单。无疑,对这种城市,我有一个普通人最质朴的、含蓄的热爱。

    然而,近两年,学生时代听都没有听说的“雾霾”一词,正在变成一个天气预报的名词,一个渐渐让我们神经麻木的现象,是太多忽然就来的雾霾,让我们学会了忘带口罩也无所谓就出门。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里昂的会上把大气污染确认定为致癌物,为了避免人们的恐慌所以取了一个比较‘萌’的名字,就和台风似的”……后来,看到有报道说美国洛杉矶治理雾霾用了很多年,也看到了带着防毒面具打橄榄球比赛,那时候心里在想,看来要做好生活中长期有霾的思想准备了……再后来,看到了英国政府治理雾霾,知道了那种艰难,那种要舍弃许多听起来非常棒的项目,放弃无限度的追求金钱与利益,以保证伦敦的蓝天,现在我们都看到了,伦敦不再是雾都。

    看着今天的蓝天白云,它来的那么直接,那么刺眼,可以说北京市的治霾效果是“立竿见影”,然而,时效性却仅仅是在APEC期间!我们知道国家形象重要,可是我们更知道许多事情都应表里如一。

    这蓝天告诉我,北京的雾霾不是不能治理,甚至不需要20年、30年!北京的天气并没有病入膏肓,是政府的决心没有那样的坚决,因此步履蹒跚!许多的美好,同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需要壮士断臂的勇气,很显然,我们的政府因为没有这样的勇气,因此不具备拥有美好天气的资格。我们知道治理雾霾障碍重重,甚至会影响经济,结构转型是个大问题不能一蹴而就……然而,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价值取向究竟站在哪里?这些问题,是否需要那些可以决定北京未来大方向的人,一问再问,甚至,应该问问自己的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