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兼具代表、委员身份的民企大佬们的声音似乎格外受到媒体关注。原因也简单,目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正迈入深水区,而在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生力军,将不再是虚似经济。而更多的依赖于以民企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如何给民企排忧解难,将是决定中国经济转型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很多民企大佬们表示,民营企业并不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照顾,他们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也有代表、委员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固然不错,但是这只是允许民资进入国企领域而已,而真正要打破国企垄断需要落到实处。而更多的民营企业家期盼今年政府能够解决他们的融资难问题,给民企以更好发展之动力。
不需要多少优惠,只需要公平环境
一直以来,国企和外资企业在一些政策方面均享受着“超国民待遇”,而真正解决中国80%以上就业问题的民企却像是“后娘养”的,待遇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并不怕竞争,而是怕没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所以民企大佬们需要政府提供这样一个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的机会:
首先,要加快制度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准入方式、途径以及监管等政策。从表面上看,我国的一些垄断行业,如石油、电信、医疗、公用事业、铁路、金融的垄断之门早已开启,但是由于没有真正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落实,无形中成了“弹簧门”,很多民间资本要想真正进入这些领域将面临巨大困难,甚至比外资进入这些领域受到的阻力都要大得多。
再者,民营企业的税赋过重,远远超过国企、央企、外企,难怪部分民营企业家发牢骚:“偷税漏税是找死,照章纳税是等死”,这样很容易造成民间资本都涌向虚似经济领域,导致我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问题。尽管中央在部分行业实行了“营改增”试图减轻民企负担,但是即使像房产开发商,各种税费也要占到商品房价的50-60%。所以民企大佬们希望政府将轻税费落到实处。
再次,构建适应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传统银行业特别喜欢“傍大款”,而民营企业要么融不到资,要么融资的成本过高,造成经营上的困境。所以民企希望能与国企、外企在融资问题上享有同等的待遇。当然,传统银行在这方面是短板,而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担保公司对于民企解决融资难的能力还有限。
最后,要为民营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现在民营企业需要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但是他们要留住这些人才是需要靠政府的政策帮助,比如城市户籍、社会保险标准、职称评定、政府津贴等方面,给予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
混合所有制不如真正打破垄断实惠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2月12日曾在亚布力论坛上称,混合所有制定义不清,是个伪命题。“混合的结果,不是国有的侵吞民有资产,就是民有的侵吞国有资产,一定是这两种结果,不会有第三种结果。”这种思考与习总书记的提醒,也恰恰不谋而合。
目前国企为啥要搞混合所有制?笔者认为内外因素皆有。外因是部分国企享受垄断带来的丰厚利润的同时,压抑了市场的活力释放,这对于提振整体经济十分不利。内因,部分国企业绩逐年下滑,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受到挑战。近几年GDP持续下滑,一些国企纷纷出现巨损,A股十大亏损王中,国企更是占据很大比重。不过混合所有制并不是企业家们所期盼的,企业家们希望的是中央政府能下决心真正打破垄断行业的“玻璃门”。
其一,混合所有制的“度”该如何把握?这种混合不仅仅是资本融合,更重要的是管理、运营和企业家精神的融合。而现在国有股东在日常运营中“一股独大”和“一言堂”的局面。这次中石化抛出橄榄枝邀请民间资本进入其成品油销售领域,但同时提出民资占比不超过30%。如此低的比重,这显然在“混合”后没啥突破,这种“混合”则毫无意义。
其二,混合的“安全性”谁来保障?民间资本与国企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为了能够进入垄断行业,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使企业做大做强。当民营不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去,国企引入民资也只是出于“融资”的需求,最终民企的投资也可能会被侵蚀,就算国企与民企混合所有制了,谁又能保证民企在国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害呢?
作为新提出的一个概念,民营企业家们希望在推进国企改革中能起到实质性作用,而不是掩盖国企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在相关细节都不清晰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持悲观立场。
不过还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这还是让人看到了民企进入垄断领域的一丝曙光。
中小企业融资难何时破题?
最新提案的数据表明,90%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最大瓶颈是资金紧张,最大的困难是缺钱,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如何解决资金困局是谈论最多的话题,讨论气氛也最热烈。但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尤其是占比99%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大,约60%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不到款,他们面临着资金使用成本昂贵、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等问题。
“钱荒”问题现已成了民企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一边是银行缺钱、股市缺钱、中小企业缺钱,而另一边是大量货币资金要么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购买高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要么全都流向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企和央企,造成了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严重错配的现象。笔者认为,化解民企融资难问题必须多管齐下:
首先,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融资难问题。政府应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步伐,应该让更多有条件的民企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等方式,吸收民间资本转为投资。不过这次超日债的违约事件,让人们对公司债发行风险看得更清,预计未来企业发债的融资成本将会抬升。当然企业也可以抓住国家推出“新三板”政策的机遇,给优秀的中小企业创造上市融资的条件。
再者,鉴于国有银行大多“嫌贫爱富”,政府部门一方面要建立公共信用平台完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P2P)的建立和成长,并尽快将各类创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纳入征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使此类金融机构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资金安全状况。这样就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多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
最后,作为央行应该规定各商业银行每年必须划出一定比例的信贷额度,专门提供给中小企业。鉴于贷款利率市场化已经形成,各商业银行又普遍觉得房地产贷款有风险,那就可以通过风险评估来给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这样银行贷款风险得到控制,又可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营企家究竟期盼着两会出啥好政策呢?首先民营企业现在需要有一个公平的环境,要享受与国企同等的国民待遇,还有民营资本需要进入垄断行业,真正参与市场化竞争,而绝不是尚没有建章立制,连其利益都维护不了的混合所有制。民营企业更期盼今年两会可以实质性解决其融资难问题,这样可以给民企更宽敞的投资空间。
【强烈推荐】
国内首家环保财经工作室(张平)
【从工薪到富翁】比银行利息高30倍神秘理财方法
比银行利息高30倍,投资1万元年收益1200的理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