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布什外交风格


 2002年4月4日,小布什在美国务院的一次演讲中,他谈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说:“我们承认和欢迎‘台湾共和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加入世贸组织,这很重要,也有利于我们的国家。”

  他不但说台湾是一个国家,而且说台湾是“台湾共和国”(Republic of Taiwan)。中国外交部正式要求美方作出解释。美国白宫和国务院此后表示,布什总统把台湾称为“国家”和“共和国”是一个口误,美对台政策没有改变。美方还表示,今后将不会再使用这样的表述,并强调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立场没有改变。
  大公报的社论指出“其实布什是有讲稿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讲话稿,后来在美国白宫网站发布时,并没有作任何改变,照样称‘台湾共和国’和中国两岸为‘两国’。”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台湾问题专家斯温说,布什及其政府中的高官对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来说非常敏感的词汇并不敏感,出现错误也就不奇怪了。斯温同时强调说,口误看似事小,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布什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他认为,布什政府必须明确告诉台湾,美国不支持“台独”。
  对于小布什的‘口误’众说纷纭,有评论家分析这是‘渐进式台独’的策略,也有人认为这是小布什政府在探测中国的底线,当然也有人认为小布什就是“诵读困难”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从小布什日常的口误入手。
  小布什在参加总统竞选时就出现过很多口误,在对农业界人士发表演讲时,小布什说:“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使全世界的脸(人)都有饭吃的国家。”,这成为许多美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被竞选对手攻击说“没有总统素质”。
  小布什对国际政治局势粗浅了解是令人担忧的,他经常分不清“斯洛伐克”与“斯洛文尼亚”的区别,也不知道“希腊人”和“科索沃人”怎么说,于是就随便地在国名后加上一个后缀“ian”。 
  虽然有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的指导和白宫撰稿人迈克尔-杰森(Michael Gerson)的生花妙笔,小布什拙劣的表达能力仍然让他吃尽苦头。911事件之后,布什发誓要发动一场针对全球恐怖主义的战争,当时他使用了“Crusade”一词。“Crusade”在英文里可以泛指一场运动,但它的原意是指十字军东征,即西方基督教徒组织的反对穆斯林国家的几次东侵。布什在对恐怖主义宣战时使用此词,在穆斯林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美国政府马上道歉并予以澄清,解释说布什使用该词只是泛指一场广泛的运动,但还是有不少穆斯林认为,这说明美国是把穆斯林与恐怖分子划了等号。2002年1月7日,布什在谈到印巴对峙局势时说:“我们正力图使印度人和‘巴基人’(Pakis)相信,他们的问题不需要使用战争手段来解决。”“Pakis”一词是英国人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移民英国的巴基斯坦人的称呼,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幸运的是,由于以前小布什‘口误’的劣迹斑斑,很容易替他遮掩了事。事实上小布什的口误远不止于此,2月,布什访日时出言不慎,导致日元贬值;4月6日,在同英国首相布莱尔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他又一次口误让他得罪了前任克林顿。
  至此,小布什的种种表现实在无法令人恭维,但是如果把他的口误全都归结到他拙劣的个人素质上,恐怕也是很天真的。2001年3月,鲍威尔在国会作证时有意无意地竟反复将台湾称为“中华民国”,在中方提出交涉后,美国方面才出来澄清,称鲍威尔当时出现了“口误”,并就此向中方表示歉意,同时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错误”。如果说小布什的口误可以理解,那么外交掌门鲍威尔的口误就是不可原谅了。但是美国承诺“今后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并没有承诺到底,小布什的口误再一次证明了美国心里想什么。
  应该说鲍威尔对东亚和中国事务并不熟悉,对中国也无特别好感,他上任之初就按着蓝军为小布什制定的策略行事,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但是2001年7月访华以后,鲍威尔看到中方想要改善两国关系的诚意和妥协,就断然废弃了这个‘单一标签’②。从此蓝军对鲍威尔的温和路线强烈抨击,而在布什政府中主持温和路线的只有鲍威尔和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James Kelly),可谓势单力孤。无独有偶,克林顿也倍受蓝军抨击,《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鼠年:克林顿如何为获得中国现金而出卖美国安全》《赤龙腾飞:共产党中国对美国的军事威胁》《背叛:克林顿政府如何损害美国安全》《中国威胁:人民共和国如何瞄准美国》,这几本书恶毒的攻击了中国和克林顿对华政策,这几本书颇具想象力,甚至可以想象出中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阴谋。不但如此,2002年6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竟然把兰德公司炒了鱿鱼,要知道兰德公司是具有空军背景的,多年来承担了大量有关国家安全的机密研究项目。原因是兰德公司的初步报告是“尽管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迅速增长,但在最近的将来还不会成为美国的对手”,而这是提倡‘中国威胁论’的蓝军无法接受的③。这样的政治压力连中央情报局也不能幸免,2000年,美国国会专门成立了一个由退休将军约翰-泰勒利(John Tilelli)为首的独立委员会去调查中情局的“亲华倾向”,这个委员会在2001年7月向国会提交的秘密报告说中情局有“低估中国威胁的机构性倾向”。这种压力搞得情报界人人自危,唯恐因说真话而丢了饭碗,一位前情报官员不由哀叹“麦卡锡主义又回来了”④。
  小布什上任三个月后,美国国防部就宣布‘暂停’美国与中国的一切军事交流。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上任之初就已经决定‘冻结’同中国的军事往来⑤。在美国皮尤人民与传媒研究中心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联合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美国公众有70%把中国看成是敌国或“严重问题”,有80%把中国看成是主要或次要的威胁⑥。再加上近年来国会通过了无数的反华议案和决议案,特别是全票或压倒多数通过的例子,让每一个人都清醒的看到,蓝军的宣传是非常成功的。
  小布什并没有什么外交经验,很容易被蓝军所引导,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民意基础和政治压力进行决策,所以他的强硬和不顾后果的决策是很容易理解的。
  并不是没有反对声音,只不过这批‘知华派’在当前蓝军的攻击下人人自危,再加上小布什根本不任用中国问题专家,所以这些‘中国通’都害怕‘亲华’、‘出卖美国’的帽子。当然最有成效的一支亲华队伍是那些和中国有利益关系的商业集团。他们主张扩大接触,在2001年美国国会审批给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时,美国商界游说的开支高达两千万美元。其实历任的总统在上任前都是打着反华的口号,但是无一例外的是里根、老布什、克林顿都选择同中国接触、遏制的战略。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说“中国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要的大国,它需要我们去接触,但需要我们按照现实主义去接触”,这就是所谓的‘紫军’战略,她随后诠释了“按现实主义接触”的意思“合作是要进行的,但当两国利益发生冲突时,美国绝不应该害怕与中国对抗。”
  
  值得深思的是,美国的民意基础是令人不安的,但是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美国这样敌视中国呢?这应该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以后将深入探讨美国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