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恋曲诞生
——《乡恋》出世的情形
1979年注定是好戏连台的旺年,之后30年无可超越。
这一年,中国大陆的新生流行歌手最早在广州几个宾馆的歌厅、茶座里表演,他们靠的是学唱港台流行歌曲。陈浩光那时在广东省音乐曲艺团当演员,被邀“炒更”模仿香港歌星郑少秋的曲目,成了很受歌厅欢迎的保留性节目。一唱再唱,他就成了“歌厅江湖”中大名鼎鼎的“广州郑少秋”了。像他这样唱“口水歌”(模仿港台歌星的唱法)而名声大噪的还有“广州邓丽君”刘欣如、“广州罗文”李华勇、“广州刘文正”吕念祖、“广州苏芮”张燕妮、“广州梅艳芳”汤莉等歌手。
1979年由内地音乐人原创的《星湖荡舟》(作词蔡衍棻、作曲吴国材、演唱陈浩光和王莉、制作太平洋音像)在广州歌厅、茶座、地方电台广为传播,是“文革”后唱响的第一首粤语流行歌曲。
1979年10月,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艺术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这句话音未落,台下的文艺工作者报以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时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鹰的回忆)。从此,“不要横加干涉”一句,常常被广大文艺工作者传诵、引用,而且还举着它当作盾牌,抵御某些继续对他们施行横加干涉的“文革”做法。一时间,音乐界、文学界、戏曲界、美术界涌现创作新潮。
1979年,文化部门还邀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流乐团来华演出,尤其令人感觉到这是社会宽容度向好的一系列信号——
1979年3月,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率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这是“文革”结束近三年后第一支外国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
1979年10月,奥地利指挥家,被誉为“指挥皇帝”的赫伯特·冯·卡拉扬率领世界乐团列强中的无冕之王柏林爱乐乐团历史性访华演出;
1979年11月,安德鲁·戴维斯率领多伦多交响乐团访华演出。
接着,中国的《乡恋》出场。
1979年年底,央视要制作一部旅游风光片《三峡传说》,导演马靖华写了一首词,请作曲家张丕基谱曲。完成词曲后,张丕基请李谷一来演唱,这首片尾曲就是《乡恋》。
李扬在《中国新闻周刊》里回顾,1979年12月21日,在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插曲的录制现场:导演马靖华焦躁地踱来踱去,片子的插曲《思乡曲》不理想,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曲家张丕基此时正患重感冒,而且已是五易其稿,“几乎没招了”。刚刚录完音的李谷一站在一旁心情复杂,这首歌曲高和寡,恐怕除专业演员外,谁也唱不了,很难在群众中流行。片子马上要播出了,怎么办?大家连夜讨论。张丕基面对大家的意见,萌生去意,说“要么你们另请高明吧”。争论一直持续到凌晨3点。最后,时任央视制作部主任的宋培福和当时的总录音师曾文济建议,词曲都推翻重写。于是,李谷一返回中央乐团住处,马靖华留在办公室连夜赶写歌词。张丕基先回家休息,等词写好后重新谱曲。
几个小时之后,第二天早晨7点多,张丕基还没起床,有人来敲家门,把马靖华连夜赶写好的歌词送来了,把歌名改成了《乡恋》。7岁的小女儿把歌词转递到张丕基的床前,他匆匆浏览了一遍,感觉很顺。
这一稿,歌词的内容是写王昭君离开家乡秭归,踏上漫漫的和亲路。深情的王昭君,一步一回头。家乡的山啊家乡的水,从此告别江南路,终生胡马依北风。歌词把秭归的山水幻化成为昭君心目中的亲人: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永远映在我的心中,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重逢,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我的情爱,我的美梦,永远留在你的怀中,明天就要来临,却难得和你相逢,只有风儿,送去我的一片深情……”。
张丕基越看越有感觉,心里萌动着创作的冲动,“首先歌名就好——《乡恋》,其次处理方法也好,用拟人的方法,表达了王昭君对故土的依依恋情”。
张丕基靠在床头,轻声哼吟着。灵感来了,张丕基飞身下床,回到办公室。半个多小时之后,曲子一挥而就。
张丕基说,他给《乡恋》谱曲的定位是要“洋”一点,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可这下难坏了工作人员,因为这些乐器在“文革”中都是禁用的,是“资产阶级的”。工作人员最后从海政歌舞团的仓库里找来了架子鼓,还辗转找到当时唯一能演奏电吉他的陈志。
1979年12月23日晚,大雪纷飞。在当事人的回忆史料中,对这一幕有过生动描写: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录音室里,米黄色的天花板和深褐色的墙壁散射着柔和的灯光。李谷一站在房间的一角,穿一件绛紫色的毛衣,身段轻盈,举止从容。当弦乐器和电吉他奏出过门的一刻,大家都屏住呼吸。
李谷一唱了,哭了。
乐曲结束时,因为歌曲动人,导演马靖华竟然忘记发出指令关掉录音机。
李谷一回忆说,《乡恋》这首歌应该讲不是完全按照民歌的唱法来去演绎它的,也不是完全放声的唱法,应该说是一个轻声唱法吧,不是像过去唱那种民歌习惯的那种完全很使足劲。我对声乐艺术的综合潜质还是有的,但就是没有充分的去调动它,《乡恋》这首歌给了我一个把潜质调动起来的机会,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和多元化的手法去处理它。
1979年12月31日晚上8点多,央视在《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放了电视片《三峡传说》,片尾曲《乡恋》这首歌随片一起完整播出。
上海传媒最敏感最兴奋,当夜截稿截版前加入了这个带有政治信号的文娱消息,第二天清晨出版的《文汇报》欣喜地说,昨天中央电视台风光片播放的歌曲十分优美,得到大家的喜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