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保持合理经济增速


  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辽宁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当前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平稳,经济发展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但也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能忽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和风险。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中央在肯定“积极变化”的同时,目前更重视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更担心经济失速的风险。今后经济发展主基调,可能由“稳”向适度“积极”微调。

  这种微调主要缘于一季度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前2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长8.6%,是5年来的最低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2月同比增长11.8%,是近几年来的最低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在前2月增长17.9%,是11年来的最低点。外贸2月逆差达200多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上第二大逆差。钢、铁、铜、煤等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下跌,其中钢铁价格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尽管整个一季度数据尚未出炉,但数据不佳已成定局。

  如何保持合理增长速度?李克强强调,改革是促发展的关键之举,可以激发千千万万人的创造活力,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调结构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有利于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培育新的增长点方面,李克强提了五条线索。细细领会,颇有道理———

  破解城乡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当前中国经济的过剩是相对过剩,原因在于城乡结构不平衡。不平衡蕴含着巨大的压力差,消除压力差的过程会释放巨大的动力。所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将会提供最多、最大的增长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农产品常常被抱怨不赚钱,但中国农业的主要问题不是过剩问题,而是低效率的问题。因此,通过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通过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经营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可以使古老的农业焕发新的增长活力。

  支持保障房建设。房地产有降温的迹象,正向的拉动作用可能变成反向的最大失速因素。因此,需要加快保障房尤其是棚户区改造工作,抵消房地产降温的冲击。

  加快中西部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虽然从整体看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很大,但在广大的中西部,铁路、公路等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落后。单单治理好河流、湖泊、水库,就能提供巨大的投资需求。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李克强强调,“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新兴业态发展,补上服务业这个短板,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金融就是典型的新兴业态,利益相关方正在激烈博弈,放与不放僵持不下。李克强的“鼓励新兴业态发展”,无疑为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定了调。有关方面应摆脱利益的纠葛,从公平和有利于市场发展的角度出发,满腔热忱地扶持而不是抑制新兴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