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和淘宝将如何撕扯下去


工商总局查淘宝“售假”事件进一步发酵了,在工商总局28日上午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后没有几个小时,淘宝网也发表声明,欢迎公平公正的监管,但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且矛头直指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认为其程序失当、情绪执法,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事实上,这场纷争,从开始起就很有看点。因为,在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红盾网剑专项行动”十大案例不久,一封署名为“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公开信就矛头直指工商总局网络商品监管司司长刘红亮,认为其在吹“黑哨”。而当工商总局28日上午发布白皮书后没几个小时,淘宝网就发表声明,一方面在表达对假货深恶痛绝的同时努力为自己辩护,一方面再次把矛头指向刘红亮司长,并公开表示已经决定向工商总局投诉。

 

面对工商总局对淘宝“售假”问题的处理,淘宝没有象有的被通报企业那样,迅速提出整改措施,以挽回影响,却连续两次把矛头指向刘红亮司长,原因何在、底气又何在呢?难道刘红亮司长的行为,代表的不是工商总局,而是其个人吗?显然,个中有许多值得关注和分析的问题。

 

有人认为,淘宝所以敢这样做,可能与去年716日工商总局召开行政指导座谈会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些什么有关。也就是说,要想弄清楚为什么淘宝不把矛头指向工商总局,而直指刘红亮司长,可能最重要的还在于将这段时间发生的情况公开才会知道为什么,才会知道淘宝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接下来,就要看工商总局、特别是刘红亮司长的反应了。因为,在舆论和公众看来,工商总局打假是完全正义的,是会受到消费者广泛支持的。但是,为什么淘宝却底气如此之足,如此不把工商总局和刘红亮司长放在眼里呢?再店大欺客,也不该欺负执法部门吧。否则,象淘宝这种本身就很难防“假”的网络平台,不要被执法整垮啊。所以敢这样不顾一切,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也正因为如此,这场混战的球就被踢到了工商总局和刘红亮司长一边,是反击还是防守,是犯规还是解围,也变得更有看点了。笔者的观点倒是,不希望双方再这样撕扯下去,而应当好好地坐下来商谈商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双方对打假是有共识的。淘宝作为阿里巴巴旗下公司,不该因为这一问题影响阿里的形象。一旦问题闹大了,对阿里在美国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中的形象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而工商总局这样撕扯下去,即便不存在程序等方面的问题,如果真的存在情绪执法等现象,对工商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也是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双方应当奔着共同打假的目标而去,才能避免撕扯继续下去,甚至在今后发生新的撕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