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时间:

2015/9/22 责任编辑:liuqian
转自中国商情网



    截至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815亿公顷。这与1996年的1700万公顷相比,增幅超过100倍。这一年,中国种植39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抗虫棉。
    上述数据来自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该组织成立于1992年,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是一个非营利、依靠农业业界及政府资助的国际组织。
    1996年是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元年,发源地为美国,品种为抗除草剂大豆。
    根据上述报告,2014年,美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为7310万公顷,仍居全球首位。比2013年增加300万公顷,增长率为4%,为创纪录的最高同比增长率。
    每年6月,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局会在全美各州做一次农业调查,其中一项是:在各州随机抽取一些农场,统计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今年6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美国2015年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分别为3600万公顷、3448万公顷和358万公顷,分别比2014年减少1.9%、增加1.7%和减少18.4%
    因为调查数据代表着全美86%的玉米面积、87%的大豆面积和85%的棉花面积,根据转基因品种种植比例推算,美国2015年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而转基因玉米和棉花的种植面积下降。
    不论争议如何,中国乃至全球都不得不直面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事实。

转基因的是与非

    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有20年历史的美国农民,显然在关于转基因的讨论中更有发言权。
    从堪萨斯州到密苏里州,再到北部的北达科他州,田块肥沃程度的不同,降雨量的差异,以及农场主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多种因素决定了作物的生长状况。仍然可见草盛豆苗稀的地块,尽管作物是转基因品种。
    在密苏里州哈丁市的德曼农场,就有一片杂草丛生的豆田。农场主凯勒德曼表示,最近两年的确陆续出现了抗性杂草,今年尤为糟糕,豆田中出现了大面积杂草。
    不过,德曼否认今年出现的主要是抗性杂草。他说,这是因为天气的原因,错过了关键的除杂草的时机。如果明年正常喷施除草剂,仍然是可以消灭杂草的。
    德曼说,如果是抗性杂草的话,那就换抗另外一种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来种植,或者轮作玉米。他说,其中有一块地,本来是要轮作玉米的,但仍然连续第二年种了大豆,这就使得本来可以有效处理豆田杂草的轮作无法发挥作用。
    在北达科他州,运营着2300英亩家庭农场的杰迈耶斯则表示,过去几年,杂草的抗性越来越强。他采取的措施是,使用新的除草剂,在出苗之前就喷洒,而且喷洒次数由两次变为三次。

抗性杂草的出现跟转基因有关吗?

    北达科他州科尔法克斯县的库默说,一般来讲,只要某种除草剂使用的时间长了,杂草自然而然都会产生抗性,这是正常现象。在转基因技术出现之前,有数十种对除草剂具有抗性的杂草。耐除草剂杂草的出现,不是生物技术导致的结果,而是自然界演化导致的现象。
    库默1964年高中未毕业就开始在家里帮忙种地,1972年真正作为农民注册交税至今,务农已经超过50年,现在经营着4500~5000英亩的家庭农场。农业从业经验丰富的他说,对付杂草的办法就是,掺杂一些其他种类的农药来去除有抗性的杂草。
    种植非转基因作物,出现抗性杂草就更难以避免。对种植非转基因作物的农场主来说,除杂草就只能采用传统的方法——喷洒传统的除草剂,甚至人工除草。
    北达科他州的大豆种植面积中有7%为非转基因大豆。该州大豆委员会市场营销总监斯蒂芬妮辛纳表示,她经营了一个有机农场,种植的就是非转基因大豆。这个农场需要耗费大量劳力来搞田间管理。在使用化学品方面,需要综合考虑作物、土壤等因素,做很多的额外工作,稍有闪失就会功亏一篑,毁掉整片作物。
    斯蒂芬妮说,因为非转基因作物的顶端覆盖太少,不能很好地遮蔽阳光,给了杂草生长的机会。这种作物农田里除杂草时,只能采用传统的施洒除草剂方式,耗费人力用不同的除草剂除杂草。这样会对主要的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长相会不好看。
    今年没有种植非转基因大豆的库默表示,转基因对农民有利,对环境也有利,因为减少了耕地使用,保护了土壤。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也反复检测其致敏性、致毒性,保证其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此外,美国环保署、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业部也均认可了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那么,转基因种子贵不贵?的确很贵。库默耸耸肩,略显无奈地抱怨说: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从降低成本这个角度考虑,尽管买传统的种子会便宜一些,在产前会划算,但产中的田间管理就需要付更大成本。农民最终还是会衡量,购买生物技术的种子是否物有所值。
    密苏里州的农场主罗素也是转基因技术的支持者。他说,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以来,用在田地里面的化学制剂比以前要少得多,化肥使用量也只是原先的1/3。从农民的角度看,种植转基因作物比起非转基因作物,对保护环境更为有益。
    罗素种植的大部分是转基因作物。他表示不理解:生物技术是服务于农民的高科技,就跟智能手机、电子邮件等技术一样,大家都在使用,为什么要阻止农民使用这种先进技术呢?而且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可靠的、科学的信息来源证明这项技术是有害的。

转基因的作用需要外部条件配合

    转基因技术服务于美国农业生产的现实,是基于其农业国情所决定的。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尤其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导致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这就使得农业生产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占全美人口比例不足2%
    农场的公司制运营模式,也驱动着农场主不断降低成本。他们需要承担大规模农场甚至是几十万公顷农场的田间工作。大型机械化作业,飞机播种、施肥、喷洒农药,可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标准化。
    转基因作物就是标准化的产物。以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为例,当农民在免耕的土地上种植后,亟须处理的难题就是除杂草。而草甘膦又是广谱触杀型除草剂,价格便宜,可以有效除掉杂草。
    简单来说,这种除草剂可以杀死大部分的杂草,但是唯独对转基因大豆没有影响。即使有部分杂草没有除净,在大豆成长起来后,顶端覆盖遮蔽了阳光,就能让杂草因缺少阳光、养分而萎缩。而产生抗性的杂草则需要其他除草剂来去除。比如在有些地方,草铵膦就作为草甘膦的替代品来使用。
    减少除草剂的使用,直接保护了环境。在中国,如果考虑到除草剂的环境成本,农业生产的成绩,比如粮食增收就会失色很多。
    至于抗某种虫类的转基因作物,其品种研发则是基于这种虫类是主要的害虫,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比如棉铃虫、玉米螟等。
    针对有些人诟病称作物的害虫有多种,以及抗性杂草和虫害出现,北达科他州农场主库默表示,还需要不断研发新品种,即抗多种除草剂、多重病虫害的转基因作物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农业作为一个受自然因素影响相当大的产业,转基因作物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环节,虽然相当重要,但其作用不能被刻意神化,甚至有意无意去回避它所需要配合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它们仍将遭遇同传统作物一样的问题。比如前述密苏里州因为降雨而错过最佳除杂期,导致农田杂草丛生。又如杂草产生抗性,使得必须培育抗多种除草剂的转基因新品种。这些都不是转基因的过错。毕竟,转基因不是万能的。
    
原文网址
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