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两次高考改革建议


 柴福洪

 

在基础教育缩短学制(6岁入学,“五二三”模式)条件下,普及高中教育,并逐步把高中教育“义务”化。

此时的高中教育可实行两种学制,两次高考模式。

第一次高考时间定在高二末学期,不以考知识为主体,而是以检测高二学生智能特征为目的,开卷考。

智能特征检测,又以创新意识强弱与创新能力高低为主要目的,检测试卷,以各门功课为载体,检测学生能否找到超常规办法解决问题,多角度看待问题,独特思路认识问题等等。

第一次高考高分者,可继续学习一年,再接受第二次高考。低分者,直接进入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学习。

第二次高考时间为高三末学期,以考知识掌握和志向性专业大类创新双重点。高校录取由四大因素组成,即:一是第一次高考成绩;二是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三是个人志向性的专业大类创新能力强弱(开卷);四是看平时成绩,看偏科程度,与专业大类是否对应,看与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是否符合逻辑。

两次高考的目标,是为国家选拔高级创新人才,而不是选拔知识量的掌握,以及记忆和解题速度。

两次高考的重点都是为研究型高校选拔国家重点培养的创造型人才。普通劳动者,需要有创新意识,但不是主体,他们更多的是要服从指挥,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完成技术与技能工作,尽心尽力把岗位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而高级研究人员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劳动,其劳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创新。

当然,在学校里,人的品质育升,习惯养成,良善心理要作为重点,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两次高考制度设计,就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世界上任何大国、强国,都是因为创新而成的,未来的世界大国,更重视在诚实劳动基础上的创新,只有创造新的生产、生活模式才能引领人类的发展。

目前的发达国家,如果没有创新,也会慢慢退居二流国家,强国就是创新强。

高考目标转向选拔创新人才,是教育转型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转型的基础条件。

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教育的内涵发展。

 

                            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