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与重组专业律师背后的故事
从一个外地毛头小伙子到柯桥区颇有名气的破产与重组专业律师,张燮平用了8年的时间。“浙江玻璃”、“光宇集团”、“纵横集团”……这一个个在绍兴乃至国内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破产重组案的背后,都活跃着张燮平的身影。
破产与重组专业律师,对法律专业知识、综合协调能力等各方面要求都极高。张燮平这位年仅33岁的新锐律师,临危受命之时,面对各方利益的角逐,他内心如何守住“法律人”的操守?近日,记者走近浙江越光律师事务所的张燮平律师,听他谈起了不少不为人知的故事。
良心
对所有职工有所交代
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东部沿海,绍兴知名民企—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遭遇股票被停牌、法院查封财产等各种困境,企业无奈走上破产程序。
2012年6月,张燮平等人受法院指定,成为“浙江玻璃”破产管理人团队的一员。按照法律,“浙江玻璃”4000多位普通一线员工都将成为债权人,能相应分得一笔补偿金。
当时,有一位因意外事故导致三级工伤的男员工情况比较特殊。张燮平回忆说,本来,“浙江玻璃”很可能为他“养老”到80岁,而现在他只能一次性拿几十万的补助金。两笔账一算,当事人非常不理解。为此,他到处“申诉”。
张燮平一面做张某的思想工作,一面为其讲解法律知识。终于,这位男员工意识到,如果不听律师的建议,等破产程序走完,自己很可能损失更大。为保障其利益,张燮平和同事多次与社保部门沟通,最终帮他争取了更多权益。
“涉及员工那么多,具体到个人,分到手的补偿金数额差异较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很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张燮平说,作为破产管理人一员,当时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对所有的职工有所交代。这即是出于个人的良心,也是为了维稳的角度考虑。
就这样,张燮平和几个团队成员几乎天天泡在破产企业,忙了整整三个月,终于让“浙江玻璃”的4000多位员工、高达8000多万元的补偿金分配一事得到圆满解决。
公心 帮企业解困做好政府参谋
2013年,柯桥不少知名企业因相互担保受到资金牵连,部分企业自身难保。海富系列企业,便是如此。
临危受命,张燮平和其余两位资深律师组成专业小组,接受海富系列企业的重组解困工作。经过整体法律分析,专业小组发现:海富系列企业中的“恒大 染整”虽然背负着将近2亿元的债务,可这企业其实具备良好运营的能力,要是不受资金链断裂的牵连,这家企业完全能继续独立运转。
这个想法得到了本地政府的支持。于是,张燮平所在小组一面积极找大债权人—各家银行谈判,说服其不收贷、不压贷、快转贷;找供应商,让其继续供 货……在政府的帮助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一整轮工作做完,终于,恒大脱困了,企业保住了!对于政府、员工、各债权人来说,全部损失最小化,各方共赢!
最终,海富系列的其他企业,也全部被‘活’着送进了法院。这里的“活”是行话,意即让企业不受债务牵连停产,找到合适的“接盘人”,让企业在破 产清算阶段依然能够生产不停、产能不减、职工不散,最大限度降低破产对于各方的影响。这恐怕也是张燮平所在解困小组的高明之处。
素养 面对诱惑不动心
2011年,光宇集团破产时,一位债权人找到越光律师事务所。他要请张燮平吃饭,还送上装有超市卡的红包。
张燮平心里清楚,他这可是“无事献殷勤”。当时,该债权人认为自己对“光宇”享有高达500万的债权,而张燮平等管理人团队审核认为是100万。怎么 办?饭没吃、卡没拿,最终,张燮平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认定其享有债权“100万元”。事后,该债权人不服,甚至为此闹到法院,当然,柯桥区人民法 院最终判定维持了张燮平的认定。
“破产的企业一般都是大公司,债权人多、债务关系错综复杂,可蛋糕只有这么大,你吃多了,别人就得少吃。”张燮平说,此时,一碗水端平非常重要。
“法律对于破产债权的认定有一套标准,管理人此时扮演了类似法官的角色,我们有一定的量裁权。”张燮平说,作为一位专业律师,恰恰因为法律赋予从事破产管理律师这份权利,让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求自己,必须要尊重这份权利。贵阳刑事www.gzsif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