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否认中国股市目前是“机构散户化,散户羊群话”,投资者看中的只是一种价差行为,而不是公司的真实价值,而是交易价值,所以单纯从投资收益来说,只有公司有了交易价值才会获得收益。
在7月27日笔者撰写了《银行板块缘何遭遇市场抛弃》,银行股走势总体来说以下跌居多,没任何起色,上周再次有知名博客认为银行股投资机会已经来临,从博文内容看,更多的是一种标题党,但有知名分析人士也抱有类似观点,认为银行股就是白菜价黄金身,确实从市盈率市净率来说,银行股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目前沪深股市静态市盈率低于10倍的个股只有23家,银行股就占了15家,占比超过了65%。按照去年年报,16只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只有7.62倍,动态市盈率更是只有6.95倍。估值最低的浦发银行静态市盈率只有6.13倍,动态市盈率更是只有5.66倍。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市盈率也不足7倍。估值最高的南京银行市盈率也只有10.57倍。
按照目前银行股的股价,不考虑股价变动,每年的股息率超过13%,只要持有7年半,就可以回本。是不可多得的低风险投资品种。
但笔者认为有投资价值,并不等于股票价格上涨,不等于投资者持有股票能获得赢利, 只有具有交易价值,能获得价差,才是盈利的根本,因此投资价值不等于具有交易价值,不等于能带来盈利。两者之间是不能混淆的。
但自7月9日的国家队救市以来,银行股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股价不断创出新低。银行板块指数从7月9日的高点1258点跌到昨天收盘的1084点,阶段跌幅达13.83%。 16只银行股,7月9日以来的平均跌幅为-7.05%。而且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等跌幅都超过了10%。6月15日以来,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累计跌幅都超过了20%。
银行板块俨然就是僵尸蓝筹,中看不中用。良好基本面换不来良好的收益率,这就是资本市场价值的一种错位,真实价值与交易价值的不同。股价走势与投资者预期有关,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资金推动型股市,投资者不会看中公司基本面,而是更看重趋势行情,更看重短期价差,只有博取价差的机会,才会有投资者不断跟风,才会有凌厉走势,才会出现交易机会,也才会体现出交易价值。否则就是再好的股票,没有价差机会可以博取,资金是不会介入的,走势更多的是一种弱势震荡,只能是退避三舍远离,出现价值与股价的背离。
那么为什么资金不愿意介入所谓的低估值绩优大盘股呢?从资金来说,追求收益最大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使命,而银行板块一般来说流通市值庞大,持股集中度一般不高,单一资金根本无法推涨股票,只有众人拾柴火焰高才会出现趋势行情,所以没有特殊利好刺激,就不会有大资金贸然介入,拉升股价,防止自己遭遇各方资金阻击,而中小盘股则完全不同,以柏堡龙为例,流通股本只有2622万股,流通市值仅仅只有15亿元,按照近段时间较高换手率测算日交易量也只有5亿元上下,炒作资金只要投入1-2个亿就可以把股价吵翻天,出现连续大涨乃至连续涨停,从而获得较高收益,柏堡龙短期股价涨幅在70%左右,参与其中的投资者获利十分丰厚,但是如果把2个亿投入银行板块,恐怕涟漪都不见,股价是不会有任何表现的。
既然资金是逐利的,那么谁愿意把资金投入到银行板块呢?
虽然证监会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严厉惩处股价操纵,但是自从资本市场建立以来,有多少操纵股价被得到查处,我想大家心中有数,既然操纵股价非常容易获利,而得到查出惩治的几率非常之少,那么市场根本不可能产生敬畏之心,长期以往,就变得有恃无恐,何况中国股市监管政策总是随着指数位置而不断变动,目前各方都在忙着救市,都在盯着刻意做空,谁也不愿意冒着风头追查刻意做多,实际上刻意做多比刻意做空危害更多而不是更少,正是刻意做多导致股价脱离基本面,才给了刻意做空者以及大机会。
因此低估值蓝筹股真正要迎来做多机会,就是严厉打击股价操纵,不让股价操纵者离场机会,大家才会转而寻求稳健投资收益,否则只要股价操纵容易获利离场,而又不必承担多大政策风险,大资金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挖掘股价操纵的机会,而不会寻求价值投资机会,谁也不会傻傻呼等待低估值板块少得可怜的投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为救市资金也是在追逐中小盘股票,7月8日,根据证监会的声明,证金公司也开始不断买入中小市值股票,从媒体报道来看,证金公司扫货力度逐渐加大,而且主要是针对中小创,日前有媒体就报道证金公司大面积扫货中小创,由于中小创总股本较小,一但证金公司开始不计成本扫货,流通规模就开始大规模萎缩,加上市场资金一直盯着证金公司动向,大资金就会开始寻求炒作机会,一旦有大资金煽风点火,股价出现异动,作为中小投资者也会会加入跟风大军,导致股价全面异动,从而吸引更多资金介入,市场炒作之风从此开始变本加厉,而一旦中小盘股股票出现明显赚钱效应,而低估值板块本身缺乏资金关注,走势阴跌不止,就会出现雪上加霜,导致资金不断流出,股价不断下跌,恶性循环就此开始,中小盘股票不断疯涨,低估值板块逐渐失去人气,从而不断下跌。
最后是证金公司和券商自营部门承诺4500点以下不减持股份,而银行权重较大,一旦银行异动出现大涨,指数突破4500点就不成问题,这对炒作中小盘股票的主力资金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谁也无法知道救市资金何时会进行减仓操作,搞不好炒作主力就会成为救市资金的高位接盘侠,这是炒作主力资金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炒作主力资金尽管四处出击,不断寻求市场热点,但是绝对不会大规模介入以银行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反而是不断刻意打压权重走势,不让指数快速上涨突破4500点一线,股指低迷,不仅救市资金不会减仓,反而会容忍市场资金各种炒作行为,防止热点过快消失让指数出现低迷下滑,还会逼迫国家不断加码救市政策,比如加大买进力度,为市场炒作赢的机会,出台各种利好政策为股指上扬制造政策条件。
因此权重板块越是低迷,对市场大资金炒作越是有利,在这样市场氛围下,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炒作权重股,那不是自讨没趣吗?自找苦吃吗?
人们把银行板块不招人待见归结于资产质量问题,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问题根本在于银行板块缺少交易价值,保险板块照样是股价不断创出新低,以龙头个股中国平安为例,不仅市盈率极低,成长性也是相当不错,分红水平也是十分丰厚,但股价依然新低不断,因此权重板块走低并不完全是业绩和基本面问题,南京银行中报显示依然有20%以上增幅,华夏银行也还是有超过6%的主营增加,主要还是市场本身问题使然。
从周一看,由于四大航运公司集体停牌对国资改革影响较为深远,加上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将进一步加大交通银行改革政策,可能对银行板块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市场炒作氛围不变,银行板块最多也就是短暂行情,中线机会依然十分渺茫。
低估值板块走好的先决条件是证监会真心实意加大打击股价操纵力度,彻底改变市场炒作氛围,只要股价操纵获利容易而承担法律责任有限,低估值板块要想获得市场认可,难度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