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学复读一个无奈的专业再选择
李华新
2013年9月,湖北武汉新洲一中邹英杰以664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精密仪器和技术专业。两年后,因对专业不感兴趣,邹英杰递交了退学申请,今年他再次踏入高考考场,以总分705分的新洲状元身份考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同样,邹英杰复读时的同班同学王琛琪,2015年9月以678分的成绩考入北大医学部,上学不到一个月,因所选专业不合适,选择退学返回母校就读。今年高考,王琛琪以681分的成绩再加上北大博雅计划20分额外加分,以701分的总成绩再次考入北京大学,准备就读数学或者信科专业。2016年06月29日 星期三 北京青年报
这两名同学通过选择退学复读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专业,这对于个体是一种个性化学业规划。他们这样进行规划,是因为我国大学没有健全、畅通的转学、转专业制度,才出现进了清华,还要选择退学复读,再参加高考报考北大,以及进了北大一个专业,要换另一个专业,也需要退学复读的现象。
像这样的必须选择退学再考才能实现自己在心仪的专业学习的事例,令人感到不解。如果有健全的转学、转专业渠道,他们根本不必把春春耗在参加高考复读中。我国大学应探索完善自由转学、转专业制度,看来是应该建立起这样的制度的,这对于高考的改革来说,已经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了。
在我国这个口子似乎是不会轻易就那个敞开的,因为一旦有了转学到制度,就会被不少人钻了空子,因为此前就发生过违规转学的事例,因此,选择再来谈专业的对口和不对口的入学后的再次选择,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
选择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反映了我国高教的一些弊端,而且选择依旧还是会出现这样的事例,也应该是一种无奈的复读。而且是我国现行的对于必须选择专业调剂,似乎就是一个压倒你兴趣的最后桎梏,因为你不选择服从,那么就会滑落的很惨,甚至是无法被录取上大学。
而且是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是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的凭自己兴趣上大学的,整个基础教育都采取升学教育模式,很难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发展。也就是说,很多学生在高考填志愿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大学后才发现对学校、专业不满意。这样的上下去也可以,但是是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因此,要关注学生个性、兴趣,也必须改革高考制度,给中学自主办学的空间,真正实现大学的自主招生。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会不断发展、变化,也要给学生持续按自己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可能。
现在我们似乎是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上大学就是人生满足了,而上自己愿意上的大学和专业,这才是符合个性发展的大学之路,而现在高分复读和上大学后退学复读,实在是在倒逼高考制度和大学学籍管理制度了。而作为学生上大学的选择权,应该还给学生自身,也应该是一种期盼。
而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计划的缘故,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桎梏!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