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贤玩营销:那些社群是如何被坑死的?


那些社群是如何被坑死的?

无筛选

社群成员有进就得有出,这是保证社群活跃和延长社群生命周期的关键。一般当我们的社群活跃度下降到我们预设的底线的时候,就需要进行一轮成员的纳新和沉默用户的淘汰。这个时候往往都能给社群带来一次活跃高潮,也会大大提高留下来的成员的粘合度。秋叶大叔的69人群就是通过筛选的,而且群成员人数固定,进来一个就必须有一个人退出,首先保证群成员都是核心人群,其次也让群成员更加关注社群,防止自己被踢出。

4b0000041080170b9dfc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急于变现

社群运营的入门者,特别是产品型社群,通过折扣或者免费机会引流来了一拨人,第二天就往群里发活动、发广告,导致社群迅速沦为死群。社群运营是个缓于求成的过程,社群重在建立情感连接,这需要持续的价值输出,有效的互动交流,逐步建立信任,把用户变成粉丝,变成铁杆,变现才能有效进行。还有的上来就卖几千块的产品,不考虑用户接受程度,也是不行的。人都是要有个尝试的过程,不可能一来就买很贵的东西,得循序渐进。

无门槛

无门槛的社群是最难运营的,是最容易死掉的。一个好的社群一定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入的,没有门槛的社群势必会导致社群用户良莠不齐。而且很容易出现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现象。

那么常见的社群准入门槛都有哪些呢?

付费: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定向邀请:比如采用邀请码;

条件过滤:实行严格审核机制,比如必须要求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

等级特权:比如账户等级或者会员等级到达一定条件才可以加入;

产品购买:购买一定额度的产品即可加入,典型的如酣客公社;

定位不准

很多人建设群就是为了更好地卖货,社群的定位就是销售渠道。这本身就违反了社群的根本原则——基于共同价值观而聚集。商品是不能聚集人的,商品代表的价值和情怀才能聚集人。小米的“为发烧而生”,锤子的“工匠精神”都是有很高的精神内核。定位不准就会导致社群没有根基,什么都做不起来。比如一个宠物爱好者群,群成员就会有共同的讨论话题,也很难偏题,基于宠物可以开发周边的很多产品实现变现。如果只是拉了一帮人进群,每天发送代购商品信息,不管受众,甚至在男性占多数的社群里发美妆商品,是很难实现转化的。

过分活跃

这是大部分社群死亡的原因,灌水且不产生价值的人会导致核心成员的离开。有些人进社群是为了混存在感,为了建立社交,一直在群里聊天、灌水,对社群不产生任何价值。并且,有第一个人带头,后面就有人跟上,社群运营者又不太好去阻止,就会导致过分活跃。除此之外,社群运营者自身也不能为了营造活跃的气氛,长时间带动群成员灌水,社群从建立之初就要设立相应的规则,比如禁言时间、话题讨论范围,或者设立专门的聊天群,有效分流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