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资本流入的主要途径及其投资着力点(之一)


(一)通过实业资本投资的方式进入被投资国
理论上而言,外国资本之所以会通过实业投资的方式,进入被投资国,其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被投资国存在丰富的生产要素,如资源、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较为充沛,使国外资本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实现外部资金向被投资国的资源、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具体生产要素的转化,通过上述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值。
2.被投资国由于经济不发达,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如资源、劳动力、技术和管理等价格相对较低,外部资本对于被投资国的投资,通过资本与上述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出相对于国外成本更低的产品。理论上而言,如果这些产品立足于在被投资国国内进行销售,那么,由于被投资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制约,这部分产品的销售价格也相对较低。就此而言,被投资国在产品生产成本上所体现出的成本相对优势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其在一定程度上使外部资本不能通过对被投资国投资的方式,来获取较高的收益。根据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逐利”法则,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条件下,外部资金是不会对被投资国进行盲目投资的。鉴于上述分析,由相对成本优势所导致的外部资本对于被投资国的投资,其生产的产品一定是可以进行国际流通的贸易品,这种贸易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部分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出口到生产要素价格较高的其它国家,来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这部分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在被投资国国内进行销售。在相对成本比较优势影响下,由于被投资国对于这些产品的进口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那些用于实现进口替代的产品在被投资国进行销售时,依然可以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
3.依靠技术优势,通过对于被投资国的投资,实现外资所拥有的技术与被投资国的资源、劳动等生产要素的结合,通过生产被投资国不能生产的产品,并在被投资国进行销售,以此获取超额利润。一般而言,这种超额利润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被投资国的经济发展是否使其具有消费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从实践中看,这些产品的生产更多地体现为进口替代产品。

4.被投资国存在广阔的销售市场。一般而言,当被投资国在人口、消费习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与投资国之间呈现较大差异时,一些产品在投资国的销售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为了寻找新的商机,投资国的一些资本会流向那些产品销售市场空间较大的国家,通过资本与这些国家其它生产要素的结合,生产一些在被投资国市场销售空间相对较大的产品,以此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由于这些产品主要局限于在被投资国进行销售,这些外部投资资金在被投资国所取得的投资收益,如何转化为投资国的本币,实现外部资本的最终撒离,还必须做进一步地探讨。理论上而言,外国投资者投入的以外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本金,只要被投资国不进行挪用,其在撤离被投资国时,可以通过货币兑换的方式,实现由被投资国的本币向投资国的本币转换。而就外国资本在被投资国所获取的利润而言,其必须通过被投资国出口一定商品的方式来换取一定数量的外币,以此实现外部资本投资利润由被投资国的本币向投资国本币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