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旅游资源的分类框架之一:边界与标志类边境旅游资源


                      边境旅游资源的分类框架之一:边界与标志类边境旅游资源

根据边境特质导向的思路,考虑到国家边界的基本功能,笔者将边境旅游资源划分为五大类型,即:“边界与标志”类边境旅游资源、“边政与外事”类边境旅游资源、“边防与战争”类边境旅游资源、“边贸与物产”类边境旅游资源、“边民与聚落”类边境旅游资源。本文对第一类即“边界与标志”类边境旅游资源进行论述。

地理学F.拉采儿认为国界线是为保障国家集团自身利益而人为划出的一条界线。隔离被列为边界的三大传统功能之首,边界地区往往是难以穿越的森林、河谷、山脉,起到一定分离和缓冲的作用。因此,界山、界河、界江、界湖、界瀑、界岛、界洞等位于边境线上的自然地理景物就成了边境旅游资源,有些甚至是标志性的边境旅游资源。以云南为例,这类边境旅游资源就有河口、金平、江城与越南之间的红河、天生桥(地下瀑布)、十层大山,镇康、瑞丽、福贡与缅甸之间的跨国溶洞、瑞丽江、高黎贡山。除了云南,国内外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边界自然景观,通常以“跨国”命名或作为宣传重点和独特卖点,如位于广西德天和越南边境线上的“跨国瀑布”、 中蒙跨境最美界湖——贝尔湖、中俄最后勘定的边界——黑瞎子岛(中俄旅游界岛)

为了更加清楚地识别两国或多国边界,通常会设立标志国家领土范围的标记,即边界标志。边界标志即为确定国界线走向而设立或确认的人工或天然的标志物,主要包括界标(桩)、附标(桩)、界(附)标方位物、界碑、辅助标志、界路、界树、骑线井、泉、三角点、标高点等。这些标志物能够满足人们体认国家边界、“窥视”邻国景观、求新求异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例如,位于江城县十层大山上的中老越三国界碑,就是确定三国边界的标志,也是三国人民和睦共处的象征、三国边界交界地区和平与安宁的佐证,因其作为国家主权象征和“鸡鸣三国”的特殊位置而备受瞩目。其他如位于广西防城港市竹山村的中国第一号界碑——大清国一号界碑、德天景区内清政府和法国政府设立的中越53号界碑也属于历史价值较高、特色鲜明的边界标志物。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之外,还有一些建筑与设施,因被边境线穿越而变得与众不同,成为边境旅游资源,如德宏州瑞丽市的“一寨两国”(姐相乡银井寨)、“一院两国”(屯洪村项补家庭院)、一园两国”(畹町来门山森林公园)、“一井两国”(弄岛乡姐冒寨和缅甸滚海寨之间的水井)、“一街两国”(姐告商业街)、“一桥两国”(畹町桥)等。中缅84号双立界碑位于瑞丽市屯洪村项补家院中,其厨房卫生间在缅甸,客厅卧室却在中国,形成“一院两国”的奇特景观,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造访。(来源:李庆雷,杨培韬,娄阳.边境旅游资源的概念界定与分类框架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