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日(6):古北口
2018-10-2,北京
昨晚老宋建议,不管去那段长城,都得早点出城;起晚了,就出不去了。出城还好,一路上没多少车。一直跑到密云,都很顺利。出密云不久,高速上有点堵,就下高速绕道。看到一大片向日葵,好像在举办什么丰收节,老乡们在拉起围栏售票。
快到古北口,看到路边停车场一大片一大片的车子。一下高速,两三公里的山坳里,全是车子。继续往里走,怀着侥幸心理,看能不能在景区附近找到停车位。被引导着往景区边上的山上走,快到长城脚下,才找到停车的位置。还好,有“免费的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摆渡车接送游客到景区。
对于古北口,我和老杨的预想是不一样的。我预想的是古北口+长城,老杨的预想是古北水镇+长城。我这段时间一直在读一些与抗战有关的东西,想到长城就想起抗战,就想起古北口。那一次,追赶兔子一样追赶东北军的日军在古北口长城遇到了真正的抵抗,这支部队是来自广西的“狼兵”。尽管我方伤亡4000,日军伤亡2000,但2:1已经是很好的战绩了。这样的阵地战,中日双方的伤亡比一般是10:1。滇缅战役时,甚至是15:1到25:1。我指望着可以看到一些战争的遗迹,至少可以到烈士墓前缅怀一番,这是我此行的目的之一。但是,从网上找不到任何相关的信息。据说有无名烈士墓,但查不到在什么地方。一路走过,没有看到一点与抗战有关的迹象。于是有一些惆怅,有一些感慨。我们太容易遗忘历史了,所以历史才会一再重演。
老杨预想的古北水镇倒是看到了。对于在北方这样干旱少雨的地方,居然会有一个乌镇一样的水镇,是件稀奇的事儿。进入景区,往里走,迎面是灰色砖瓦的仿古的小院,院墙上爬满叶子已经泛红的藤蔓。石拱小桥,青石小路,旗幡飞扬,叫卖喧哗。另一侧则是水道,有花式的游船在小河上荡漾。朝北走,就是去司马台长城的方向。水镇就在山坳之中,水道两侧排列着小街,小街上尽是卖小吃的,卖旅游产品的。跨上一座高桥,桥下是河流,有游船来往穿梭;河边小街上是熙熙攘攘的人流。那景象,应该是清明上河图的复制。
后来跟北京的同学说起古北水镇,才知道它与乌镇是一家公司开发和设计的,怪不得它们会有着相似的风格。走马观花走一走还不错,在围墙下面,门洞前面拍拍照也还不错。不过,对于我这样为古北口抗战和司马台长城而来的游客,水镇的意义不大而且还成为障碍。再说,170元的门票确实是有点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