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精神与精神愚公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勇敢地同困难作斗争,回味上学时老师对《愚公移山》精彩的分析讲解,至今对愚公的不愚和智叟的不智记忆犹新,并且知道遇到困难时要发扬伟大的愚公精神,迎难而上,同困难作斗争,这样一路按老师讲的走来,只知道遇到困难多是和困难做斗争,无暇也不敢作过多的思考……,直到有一天看了道士的移山大法后,才知有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的另一种移法!

愚公精神确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在自然困难面前以一己之微薄之力去克服,一代人克服不了时,用子子孙孙的力量去克服,这种精卫填海般战天斗地的精神在人类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期的确是可歌可泣的!
愚公精神本没有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愚公精神的注解是否要加入时代的因素,比如对新技术视而不见,不敢创新,机械地认为学习愚公精神就只能愚笨死出力而不能运用智慧和技术。比如当时没有挖掘机和铲车,只能手工移除,当时没有通讯工具和股份合作的概念,只能靠个人的智慧和几代人的力量,当时没有先进的测量技术,无法评估移山的艰难程度和大山移除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当时交通工具落后或无有可以迁徙的户籍制度,只能在本地移山造屋……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移除或改造一座山已司空见惯,移除真正的大山再也没必要用愚公那笨拙的办法。
但可怕的是,当今日益焦虑的人们思想上俨然有一座需要移除的大山,对此有些人仍然用愚公移山的力法来移除它,陷入越移越大的怪圈,其实,思想上的包袱和不解有时大过一座山,正面的移除费时费力不亚于愚公移山,治理精神上的大山不能只用愚公精神,否则就变成了世代移山的精神愚公!
忽然想起道士的移山大法,当思想上的包袱比山大时,不妨运用一下:山不过来,我便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