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商业经营,市场开拓,人力资源,投融资并购等等。当这些问题无法在内部得到解决的时候,就需要外部第三方的力量介入。所以我们很多创新课程都会涉及到一个看似稀松平常,但却十分重要的技能:找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找的不是“好问题”,而是“正确的问题”。“好”和“不好”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判。一个问题在某些人看来是出乎意料并能启发思考的,他可能就会觉得“好”;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个问题早就被讨论过多次,能挖掘的价值已经见底,他可能就会觉得“不好”。
然而“正确的问题”就不一样。它看上去也许平平无奇,没有新意,也不怎么激动人心。但它逻辑简单,直击本质,我们经常说“就是这个问题,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那么如何学会找到正确的问题呢?
前段时间,看到中外管理杂志举过这样一个奶茶店的案例。介绍了两种找问题的好方法。
第一种:找高维问题: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复杂问题的分析中。
现在,假设你要开一家奶茶店,你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也许很多人会说,奶茶要好喝,要有自己的爆款,要有规模品牌效应,店铺要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等等。这些都没错,但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什么呢?我来说一个,消费者的效益成本比,即,消费者喝完奶茶后获得的身心愉悦感,与他购买一杯奶茶所付出的时间、金钱甚至体力成本,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对比(如下图)。
这个数值越高,生意越好;反之,则越差。
想要做一家受人欢迎的奶茶店,要么你去提升顾客使用产品的愉悦度(不仅仅只是喝奶茶,而是整个购买和体验的过程),即公式的上半部分。
找到这个关键,接下来就可以列出行动计划,安排资源,一切顺水推舟。其实岂止是开奶茶店,卖任何产品不都是这个道理吗?
在这个例子中,效益成本比就是一个高维问题。它是对影响奶茶店成功的低维问题(人流,口感,服务等)的高度概括总结。
当我们将不同的低维问题进行梳理和简化,再用一种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时,这就形成了一个高维问题(如下图)。
第二种:找导火线:找点燃一切的源头,它是所有原因的原因。
导火线问题和高维问题的区别在于,高维问题是对现有问题的高度概括总结,是一种囊括与被囊括的关系;导火线问题不需要做总结,而是已经摆在那里,你要用火眼金睛把它揪出来。
这就是导火线问题的推导方法:打破砂锅,层层追问,最终抓住所有问题的源头。
因此,创新方法的培训中,我们在开始任何一段分析的时候,都会先让学员多花点时间去寻找正确的关键问题,这比你去找答案还要重要。就像开车一样,找问题是“方向”,找答案是“抵达”。先有方向,才能抵达;没有方向,那是乱开,得回驾校重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