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山东老家济南「72」[散文]
老家山东老家济南「72」[散文]
1. 相声渊源。晨光茶社。大观园相声大会。
2. 相声渊源。相声艺术,清末发祥,历经十几代弟子,已经走过三百多年的时间。相声前辈,人才荟萃,北斗照耀。
3. 相声:由口头文学形成文学脚本,是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
4. 相声:说学逗唱,不拘一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之曲艺形式。
5. 朋友:你听说过济南大观园里面的【相声大会】吗?朋友:你听说过【晨光茶社】吗?
6. 解放前:北京,天津,济南被称为相声界的三大码头。济南能够有如此地位,是由于晨光茶社之存在的缘故。
7. 晨光茶社创办于1943年9月,创办人是李寿增和孙少林师徒俩。李寿增是天津人,原是火车司机,后因为酷爱相声艺术,改行成为职业相声演员。
8. 孙少林是天津人,自幼酷爱相声,9岁拜师,12岁登台。相声泰斗马三立为他取艺名孙少林。
9. “青莲阁” :位于经二路纬一路,是一处曲艺演出场所,创办人叫马玉山。1940年,为了红火“青莲阁”的演出,马玉山从北京邀请来几位相声演员,他们的演出很受济南市民欢迎。为此,次年:他又到天津请来了几位相声演员,其中就有李寿增和孙少林师徒俩。他们来到济南后,演出得更是红火,而且历经两年势头未衰,收入也颇为可观,这让孙少林深感济南是说相声的热土,于是便萌发了在此落脚谋生的念头。
10. 李寿增和孙少林专程到天津,邀请来几位相声名家,组成了颇有实力的演出团队。
11. 晨光茶社之名,为李寿增所起。当时北京有个“启明茶社”,是著名相声演员常连安开办的,地点在西单商场,在京城很有影响。“晨光”与“启明”寓意相近,都有旭日东升、朝气蓬勃之寓意,因而得到了孙少林及整个团队的赞同。1943年9月2日,是晨光茶社开张的日子,果不其然,其开张不久,在相声界就有了“南晨北启”的说法,成为业内的两朵“奇葩”。
12. “相声发源于北京,发祥于天津,发展于济南。”济南人懂相声,而且有着较高的鉴赏水平。晨光茶社开张之后,演出十分火爆,除了固定的演出团队之外,他们还经常邀請京津名家前来献艺。如享有盛名的张寿臣、马三立、吉坪三、周德山、刘宝瑞、郭全宝等。晨光茶社的火爆,提高了济南相声的地位。当时在业内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学艺,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
13. 晨光茶社的演出多半是从上午10点开始,持续到晚上10点,也有延长至深夜12点的时候。其演出形式很别样,“推磨”式的。这种演出形式,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要求演员不仅要会说单口,还得会说对口。不仅要会捧哏,还得会逗哏,会说的段子还得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演出质量,且几天下来段子不重复。当时晨光茶社的演员,能说百十段相声是基本要求。
14.当年到晨光茶社看演出:茶社设有进口,出口个两门。进归进,出归出,不可错乱。观众进门时,会领到一张纸条,上面写有入场时间,出场时出示进门时领取的纸条,根据看节目时间,计时收费。这种计时收费,不仅方便了观众,对演员也是一种变相激励,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所以演员的演出,都是精益求精。
14. 精英荟萃必定演出火爆,演出火爆必然门庭若市,当年的晨光茶社门前,常有排队等候看演出的“长龙”。
15. 相声是逗人乐的,但内容必须健康文明,不能没有底线。晨光茶社对此要求相当严格,明令禁止污秽语言和丑陋举止,凡属低级趣味都在禁行之列。
16. 济南解放前夕,局势动荡,通货膨胀,晨光茶社的经营也因之受到较大影响,有些演员熬不过低潮就选择了离开,幸亏孙少林等人的坚守,才让“晨光”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17. 新中国成立后,晨光茶社的经营状况渐渐好了起来,原本已经离开的演员有些又回来了,再加上不断充实的新人,使得演员团队更加壮大。1958年,经济南市文化局批准,以晨光茶社演员团队之原班人马,成立了“晨光相声队”,演出场所仍是在晨光茶社内。
18. 1962年岁末,在省市曲艺家协会举办相声大会期间,晨光相声队演出了17个节目,个个都受到观众的好评。1966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晨光相声队的演出活动被迫停止,茶社也由此歇业。
19. 2006年7月,孙少林先生的儿子孙小林,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传承历史文化,在大观园商场内重建晨光茶社。十年间,他率领团队公益演出了1200多场,并收徒传业,为传承济南相声,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
【全文完】
黄盟原创。
2023-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