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农”阶段的新问题
孙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的性质、内容、形式和特征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后“三农”阶段的一些新问题。首先,政治身份与所有制关系变化的可能前景,是创制农村土地的公共所有制;其次,由于农村基层民主本身必然产生相应的权力,需要创制与城市不同的农村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第三,“三农”平等与否的比较参照是城市,这已经成为事关城乡全局的主要社会矛盾,并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综合而突出的体现;第四,农村发展...
作者文章归档:孙津
后“三农”阶段的新问题
孙津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的性质、内容、形式和特征等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后“三农”阶段的一些新问题。首先,政治身份与所有制关系变化的可能前景,是创制农村土地的公共所有制;其次,由于农村基层民主本身必然产生相应的权力,需要创制与城市不同的农村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第三,“三农”平等与否的比较参照是城市,这已经成为事关城乡全局的主要社会矛盾,并在城镇化建设中得到综合而突出的体现;第四,农村发展...
人与非人
——兼评抗日剧恶搞
孙津
有些道理真的很难讲得清楚,尤其是当你面对的是个没良心(或者用学术或文明一点的话来讲叫做没良知)的东西的时候!
书说:老师给学生上课讲“人”和“非人”的区别,一学生死活弄不懂。老师急了,问:日本人是人否?学生马上起立答道:非也!
上述是所谓“段子”。但是,真实的情况也是有的。试举一、二、三。
其一,我的一个极好的朋友对我说:老孙,你太狭隘了,普天下的人都是人,你为什么独独揪住日本人不放?亏你还是个学者呢!其二,还是我的另...
政党分类的依据及其普适性
——兼论领导党和参政党
孙津
内容摘要 中国将其存在的九个政党分为执政党和参政党两种类型,然而,执政和参政是功能的不同,并不能表明政党的性质。不仅如此,从普遍性来讲,对于缺失执政功能的政党如何也具有政党属性这个问题,一直缺乏被认同的合理解释。因此,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在理论上必须由具有普适性的政党分类依据提供其合理支撑。政党分类的依据主要包括执政资格、价值导向、政治能力、组织形式等因素;而这些依据的普适性主要体现为执政的功能、国家运行的必需、以及相应的政治理念等方面。由此,世界上现行的政党可以分为合法型、非...
走向公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及可能前途
孙津 张丽
内容摘要 作为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今的真实形态,而这一论断只有针对其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参照才是有意义的和可理解的。社会主义在其现实和前途方面存在着矛盾,在中国主要体现为合作发展与建立国际新秩序、市场经济与国家掌控、民主政治与领导权威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预期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公共性质的文明形态,而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就在于此。作为可能的前途,这一预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一致性、文明创制的有效性及其政治特性、以及社会主义核...
农民和土地怎么就成了问题?
孙津
党中央一直强调,“三农”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于是,全中国、恨不得全世界都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过,这种关注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就是以为这三个“农”都是“问题”,或者说它们的问题是同等性质的。
一般说来,我们讲“问题”的时候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作代词用,为的是简便,指关于什么或那方面的事情。另一个是社会学的范畴,指某个事物(现象、做法、困难、甚至观点等)已经或即将造成的重要或紧...
关于五四运动的真实经过以及五四精神的各种含义,人们说得已经很多、很充分了。但是,有一个明摆的事实却从不见有文章直接言说,即五四(无论作为事件还是精神)的救亡和启蒙本身是一个矛盾。正是这个矛盾,规定了本世纪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和模式,直到今天。在这个意义上讲,自觉认识和正确对待五四的内在矛盾,对促使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对此,至少要说明白三个问题。
其一,五四的内在矛盾在于,当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现代化的自觉进程时,这种“自觉”是指把作为现代化整体构成的殖民扩张和科学民主区分对立起来。其二,由于这个矛盾,中国现代化才可能(并...
言语的后现代
孙津
后现代主义已经不是一个时髦的词儿了。的确,在洋人那里,从后现代主义正式命名算起,它已早过了而立之年,如果从血脉上追溯到“达达主义”,后现代其实已是七老八十啦。
在文学艺术中,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反讽。这倒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所谓后现代,指的就是文化方面的非等级化、民主化、平庸化、大众化、非意义化。所有这些,其实是变化着的人的性质的某种特征化。而最体现出人的本质特征的,就是语言。反讽,不过是语言进人言语时的一种运用方式,它在后现代中已经具有了国际性,以至于我们现在也有点运用自如了。
反讽在文学艺术中用法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