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琼

希望中国的豆类蛋白能够与欧美的同类产品相抗衡

欧洲之行有感


十几天的欧洲之旅,分别拜访了英国、法国及荷兰的工厂,感触颇深 ---- 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之旅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每到一家工厂,工厂的负责质量的人都会非常认真地讲解与质量相关的各项指标、要求,并带我参观工厂的整个加工流程,其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为什么质量标准如此之严格。当我看到他们提到中国产品时的言辞以及眼中流露出的的那种怀疑的神情时,心中总是不由得升起一阵悲哀:我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做到。他们说,中国的产品质量非常不稳定,当市场行情走低时,他们会收到品质极高的产品;而当市场行情走高时,产品的质量将随着差价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履约率大大下降。这样,就逼着他们不得不以高价购买美国和加...

Read more

也谈“理解、尊重与分享”


拜读了林永青先生的 “理解、尊重、与分享 ——对话达沃斯论坛中国首席代表韦瑞龙”一文,感触颇深。实际上,无论是在达沃斯论坛这个国际大平台上,还是在象我们这样一个同时拥有几个国家的员工、从高等学历的高层管理人员到仅有出小水平的中国普通工人的人员不多的跨国公司,人与人之间日常工作中分分秒秒所要经历的就是“理解、尊重与分享”。

作为中国区的总经理,实际上所做的日常工作就是一个搭桥工作。在搭桥的过程中,需要理解中西各方的要求,将各方的要求经过适当的消化转换变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内容,而在这转化的过程中,就必须在充分理解中西各方...

Read more

怎样面对生命中的劫难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种种的劫难,最令人刻骨铭心的自然是生命的劫难。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碰撞之后,对很多事情都看得淡薄了许多,但对一件事情却看得比以往更重一些:活着,就要活得潇洒一些,好好地活着,别委屈了自己。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大脑会是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想。回忆那生与死之间的一刹那,我什么都想不起来,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也不想会不会还活着,只是像一具会呼吸的机器,任由别人摆布。偶尔会因痛苦而呻吟,但没有任何思维,也没有任何愿望,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做着一些别人让你做的动作。回想起来,那种任人摆布的经历似乎比死亡更恐怖 ---- 你不知道被人摆布之后会是怎样的结...

Read more

我们能安然度过吗?


我是在最冷酷的严冬2008年10月接手现在的公司-----一个纯粹的农产品出口型公司。半年来,从公司的管理结构到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从库存管理到成本控制;从工厂整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到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从整体的调整到局部的微调,到今天,仍然还有许多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可是,如今,我不得不暂时将各项整治工作稍放一放,仔细地去考虑如何度过比过去的严冬还要冷酷的夏日.....

看到张春元在健康产业人社交圈发的话题“三部委数名官员对出口判断极为悲观 刺激内需或将加码”,这种夏日的严冬的感觉更加沉重:在过去危机刚到来的冬日,订单量减少,每单的数量也由过去的最少5...

Read more

伊青唱片新店开业感言


朋友的伊青唱片新店开业,去了不少音乐爱好者,包括天津音乐学院的周小静老师也去为她祝贺同时也祝福。我这个圈外人也去捧捧场,当个司酒员。

伊青是个很平常女人,她可能处事会不太周全,她也有可能会让你哭笑不得,但是她很善良,很真实,同时又是一个耐力很强、能吃苦又从不抱怨的人。无论发生了什么事,她从不怨天尤人,总是默默的做着、忍耐着。我在她的来宾留言上写了这几句话:“伊青:十七年的风雨,十七年的坎坷,看到你的今天,我高兴。祝你永远年轻!”在简短的开业仪式上,她眼含泪水,感谢大家的多年来的支持与厚爱,那一刻,我注视着她,由衷地默默地为她祝福。

但凡你是热爱古典音乐的人,提...

Read more

我的姥姥


早晨,哥哥来电话告诉我安徽市场报3月4日第7版登了一篇采访姥姥的报道,让我上网看看。夜深人静之时,我登录安徽市场报的电子版报纸,看到了姥姥的照片,同时看到了题为:“幸福!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的采访报道。文中所述只是人们从外表或者说是外人所看见的、听见的对姥姥的评价,可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一个百岁老人的内心和她的世界。

看到姥姥的照片,看到她躺在床上笑的样子,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只想哭。今年的元旦,我还在筹划着今年开车回去过春节的时候,传来了姥姥摔倒并导致股骨颈骨折的消息。这消息,令我心痛不已,没有犹豫,第二天我就飞回了合肥,一下飞机就直奔医院。看到姥姥痛苦...

Read more

尽 孝


农产品全面涨价,对我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件坏事。 生意淡了, 终于可以抽点时间接父母到天津来小住,并陪他们出门旅游。

转眼父母到我这儿来已经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来,各种滋味都有过,终于明白了一点:尽孝其实并不容易。

 

自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和父母一起常住过,除了春节回家之外,平时很难有时间回家看看。“忙”永远是借口。每次都是匆匆忙忙地奔回去,再匆匆忙忙地赶回来,没有时间品味什么是尽孝。大学毕业之前,还不懂得什么是生活,更不知道“孝”字的含义。独自在外,拼搏之后,再回过头来去考虑尽孝,似乎晚了点,但至少...

Read more

有感于赴美签证


17年后再次到美国大使馆办理签证,感触颇深。

因要取道美国到墨西哥开会,顺便到美国去拜访客户,需要办理赴美签证。旅行社的代理要求代表团的团员们早晨7点到美国大使馆签证处集合。我们如约来到签证处。尽管是早晨7点,但签证处已是人头攒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已坐满了签证等候大厅,后来者只能站着。我仔细打量着坐在那里和站在那里的人们,有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有不修边幅的中年人,还有透着泥土味的老年人........我不禁在想:那些老年人怎么填写签证申请表呢?只能是找人代填了。在等候大厅等了近一个半小时,终于可以加入办理签证的队伍。从等候大厅到签证大厅要经过一段几十米距离的室外地段,没有想到的是竟然要...

Read more

对价值中国这4个字的一点点感悟


从2007年9月至今,全球原粮价格的飞涨,带动各种农产品的价格迅速上扬,从而导致各类农产品出口违约率增长,加上中国政府突然取消84类原粮退税并增收5-20%的关税,导致出口商们雪上加霜,违约率进一步增加。在小杂粮行业,国外的进口商门对中国出口商的违约行为苦不堪言, 不少进口商,为了促使中国出口商履行合同不得不提高合同价格,降低质量标准,对于跑得无影无踪的出口商,国外的买家为了履行合同只能在市场以高出合同价格100甚至几百美金的价格进货。。。。。

曾经好几个中国出口商问我:为什么欧洲的买家宁愿付高出中国同类产品100美元的价格买美国货而不买中国货?为什么中国产品的价格常常要低于国际市场同...

Read more

对取消出口退税和强征出口关税的看法


2007年12月20日,财政部及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取消小麦等原粮及其制粉出口退税的通知,该通知的执行有一个缓冲期;紧接着,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又于2007年12月30日颁布了2008年对原粮及其制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的通知, 而且没有任何缓冲期,12月30日颁布,1月1日执行。

不言而喻,国家对主要粮食产品采取控制出口的措施是正确的,但是,制定政策的人没有对他们所颁布的商品目录作一点点调查,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但凡是带“麦”字的商品“一视同仁”,把以出口为主内销为辅的荞麦也顺带捎上了。而荞麦的总产量占全国粮食产量的百分比几乎等于零,这...

Read more